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奉化样板

通讯员 汪宾青

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树立城乡融合新理念,以“三个聚力”为抓手,精耕高颜值、高品质、高标准“三块田”,做深“田园+”文章,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奉化样板。

聚力“一场活动”,打造高颜值“整洁田”。开展环境整治。以举办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结合“家园日”活动,开展全域田园环境整治,发挥“田长制”优势,带头清理田间地头各类垃圾、农膜等废弃物,拆除简易围栏、破旧废弃棚屋等,全区累计拆除简易棚屋977间,清理各类垃圾2100余吨。强化秸秆管控。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及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通过离田肥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和粉碎还田等模式,开展多元化利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8%。加强秸秆露天禁烧宣传劝导和巡查管控,构建“1530”高效闭环处置机制,秸秆焚烧30分钟处置率环比上升173%,火点数量下降62.3%。提升田园形象。以“一田一景”为目标,科学规划田园景观,明确十大农业设施用房样板图,提升存量棚屋形象,规范新建棚屋风格,累计整改提升、新建农业设施用房93间。同时充分利用秸秆、竹木、瓦片等“乡土元素”材料融合当地“农作物”,搭建景观小品节点,打造特色鲜明的四季田园“画卷”。

聚力“一个提标”,打造高品质“丰收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让“耕田”变“良田”。积极推进“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形成“农用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形”的农用地空间格局。精耕数智化转型。通过“农省心”与“农耕对应”数字化应用,加强耕地数据贯通,优化项目管理。打造“数字赋能、智慧运营”的现代农场,应用田间智能灌、作物遥感监测等智慧手段,水稻单季亩产从490公斤提升至575公斤。提升品牌化价值。立足奉化优质农特产品,打造“欢喜奉礼”系列品牌,助力稻米销售价实现翻番。招引落地星光、道济、新希望等农业龙头,引入的新品种番茄走进高端商超,售价是普通品种的5倍。

聚力“一项改革”,打造高标准“幸福田”。推进“小田”变“大田”。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抓手,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发展,放大规模化效应,实施建设多个万亩方、千亩方,现代化农业园区、数智农业产业园、剡水田园等项目落地建成。建设全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将形成年产10万吨的蔬菜保供能力,被列入省城乡提升工程“双百”项目中的示范引领项目。做强“大田”经济。通过“千亩方、万亩方”筑巢引凤,招引专业运营团队,为村里打造业态,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增收。如张村千亩方“剡水田园”项目,引入道济种业公司,该村农产品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同时提供50人左右就业岗位,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共享“田”美生活。以“万亩方”为核心,整合部门资源,靶向投入资金,通过实施和美乡村项目,将田园与村庄有机结合。如围绕西坞“万亩方”已实施建设2个未来乡村,3个艺术赋能村,总投资超3000万元。以田园为载体,聚焦村内儿童群体“放学后生活”,组织开展农耕文化、非遗传承、欢乐跑等活动,勾勒出“千万工程”幸福新图景。

2024-12-13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89556.html 1 3 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奉化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