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客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

“修路咖啡”与美丽乡村的双向奔赴

记者 徐琼 虞金辉

通讯员 裴庚益

点上一杯咖啡,欣赏乡村风景,感受惬意时光,是现代乡村旅游的新标配,越来越多的“村咖”应运而生,从田间地头兴起。近日,因为一杯在“村咖”中显得有些另类的“修路咖啡”,让原本安静的尚田街道鸣雁村变得热闹了起来,更有不少前来“打卡”的游客感叹道:“与其说是咖啡消费者,不如说是乡村合伙人。”

昨天,记者来到鸣雁村,深入探访这杯“修路咖啡”究竟有何与众不同?

游客也是“修路合伙人”

1500杯咖啡倒计时

沿着鸣雁村主路行驶,不多时便能看到“修路咖啡”,步入其中,温馨时尚的布置,桌上摆满了颇具设计感的文创,不大的空间显得趣味十足。

“修路咖啡”的主理人,宁波雁禧尚缘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乡村CEO黄君琳正在制作咖啡。待咖啡制作完成后,黄君琳便指引顾客来到咖啡吧里的倒计时墙上,将一枚咖啡徽章贴在空白处。“墙上共留有1500枚小徽章,每卖出一杯咖啡,就会让顾客在上面贴一枚小徽章。”黄君琳介绍道。

当倒计时墙上的徽章贴满的时候,意味着“修路咖啡”一期计划50000元修100米路的“咖啡众筹”目标顺利完成。“每位顾客都是我们的‘修路合伙人’。”黄君琳打趣道,自“修路咖啡”落地运营一个多月以来,已卖出300多杯,累计金额约12000元。

谈到这条需要修的路时,黄君琳感触颇深。跟随着她的脚步,记者来到了鸣雁村鹞岩经济林道路,“修路咖啡”的“路”便映入眼帘——一段坑坑洼洼的黄泥路。

不足500米的黄泥路

是走不出去的“乡愁”

“在成为鸣雁村的乡村CEO之后,我几乎每天都会来村里走一走,和村民聊一聊,争取成为一名‘新鸣雁人’。在走访的过程中,我路过这段藏在鸣雁村山间的黄泥路,不仅车子开着非常颠簸,村民行走也不方便,一到雨季,更是泥泞难走。”黄君琳讲述着和这条路结缘的故事。

和村民交流后,黄君琳发现这段黄泥路汇聚着鸣雁村的文化精华。黄泥路通向鸣雁村村民口中的“仙水井”,井水从岩缝中滴漏而出,让鸣雁村即使在干旱时也不会缺水;在一处瞭望台,每当天气晴好、能见度高时,便可越山望海……“乡村如何才能吸引游客,凭的便是每个村庄独一无二的‘乡愁’,作为乡村CEO,我要把这份‘乡愁’挖掘出来。”但面对这段黄泥路,黄君琳也犯了难,由于受到山道狭窄、大型设备无法上山等因素影响,修路成本高,而鸣雁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足500米的黄泥路困住了这份“乡愁”。

今年10月,在黄君琳为鸣雁村设计的咖啡吧准备开业活动的时候,她又一次经过了黄泥路。这时,脑海里突然蹦出的一句“要致富,先修路”触动了曾经作为广告人的她,以“修一条路”作为咖啡吧的开业活动,“修路咖啡”由此诞生了。

黄君琳的想法获得了鸣雁村党支部书记田海平的支持。“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新颖,以‘修路’为引子,会吸引部分买了咖啡的游客‘回来看看’,提高游客黏性,也实实在在帮村里解决了困难。”田海平说道。

在村名取自《诗经》的村庄

做一件浪漫的事

“鸣雁村让人不自觉联想到《诗经》中的‘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我想以此为切入点,将鸣雁村打造成集婚庆仪式、花海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爱情产业链乡村示范基地,满足年轻人的大胆和创意。”今年5月,在尚田街道举行的共富围炉会上,初出茅庐的黄君琳和各路“大咖”分享着鸣雁村的改造计划。

如今,“修路咖啡”正在不断推进,一站式乡村爱情基地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修路咖啡”另一侧的空余房间,则被黄君琳“倒腾”成一间宁波婚俗馆。纳采、问名、纳吉……从千年婚俗到百年婚证、婚照的演变,一张张照片留存着关于宁波婚礼习俗演变的记忆。而“修路咖啡”的文创中,也加入了许多爱情元素,比如集章卡的印章,用的就是喜字的各类异形字、变体字。

“我们已经完成一个表白草坪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芍药花海’项目。芍药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爱情花’,是一种既有很高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的中草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经济,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一步步对村庄硬件、软件的改造,黄君琳将婚姻爱情的主题做扎实,让浪漫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

2024-12-13 让游客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89549.html 1 3 “修路咖啡”与美丽乡村的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