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单亚波
今年以来,为构建“务实、优质、高效”的主动服务型环卫体系,区住建局围绕主动作为、精细作业、全域统筹、攻坚克难的工作思路,走好“精细作业、分类收运、无害处置”三步棋,不断提升环卫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城市更具品位、民生更为幸福的洁美奉城作出了新的贡献。
围绕“精”字,道路保洁精细化。继续坚持精细化保洁理念,不断健全城区“一把扫帚”大环卫保洁机制,实施“人工保洁、巡回捡拾、机械清扫、道路冲洗”四位一体的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落实定人、定时、定岗动态巡回保洁制度,立足重点点位深度保洁、薄弱环节逐条突破、动态问题及时清零,高标准开展全域环境卫生提升工作,常态化铺就城市的文明底色。
围绕“提”字,全域环境标准化。配合全域环境整体提升工作,对城区中山路、南山路、大成路、锦奉大道、宝化路、金海路等6条城区主干道在原有的保洁标准上,每日增加一次机扫保洁,每月增加一次人行道磨洗及车行道深度保洁;对重点点位周边道路精细排摸梳理,制定环境卫生行业指导标准,从作业指标、作业标准、文明规范等方面高标准开展全域环境卫生提升工作。
围绕“智”字,公厕管理智慧化。今年以来,城区公厕在做到按时保洁、高频消毒、定期除臭、随脏随扫等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人一厕+破损更换+智能监控”保洁制度,加大对标识标牌、公厕设施的损坏排查及修复;对照宁波新的公厕星级评定标准,完成陵园公厕、庆登公厕等10座公厕的提升工作,打造实用又美观的公厕文化,让公厕为城市增色添彩。巧借智慧化赋能公厕改造,公厕的温度、湿度、当日人流量、厕位占用情况等实时显示,空气净化器、智能化感应冲水一体化装置及感应水龙头等设施一应俱全。
分类处置体系日益健全。自2019年我区开展垃圾四色分类收集、处置以来,其他生活垃圾处理经过“公交化”收运、垃圾中转站压缩中转、密闭清运至垃圾焚烧厂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厨余(餐厨)垃圾运送至第三方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进行专业处理。截至目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填埋场运维日益规范。垃圾填埋场的环保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区住建局在做好一期填埋场“终场覆盖+雨污分流+垂直防渗”整改的基础上,落实填埋场一二期的设施设备、堆体覆盖、雨污分流、渗沥液输送、雨水导排、电气线路、环境监测、场区安保等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并逐步推进二期填埋场封场的前期勘察、预算测算、方案制定等工作。
垃圾焚烧日益完善。伴随着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总投资约8.92亿元的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上线,实现了生产生活垃圾由“粗放式”填埋处置向“精细化”处理的转变。截至今年10月,共清运、焚烧本区垃圾35万余吨,宁波其他区垃圾近18万吨,处理渗滤液7万余吨,日均发电超过50万度,真正实现“无处安放”垃圾到“变废为宝”绿色电能的跨越。
公交运行,收运更流畅。持续推进厨余(餐厨)垃圾、其他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定线”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加强各方沟通和协调,按照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理原则,逐步完善考核标准,确保垃圾专业化收运服务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奉化城区生活垃圾收运车保有量达20辆,生活垃圾“公交化”运行模式已有7条收运路线,覆盖84个小区。
数字赋能,管理更智能。为全方位提升城区的环卫管理水平,区住建局环卫处综合运用公共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监控考评,通过车辆定位、视频监管等智能设备,实时查看车辆和清运点位作业过程及状态,包括作业规范、作业次数、定位轨迹、作业路线规划等数据,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完成整改,大大提高了垃圾“公交化”收运的规范化程度。截至目前,智慧环卫平台系统已实现6家保洁公司所属17辆洒水车、29辆机扫车和6辆洗扫车作业轨迹和频次实时监控,并将主城区的生活垃圾运输车接入系统。
密闭清运,转运更洁净。坚决执行“日产日清、车走场地净”的质量标准和巡回收运垃圾制度,确保垃圾桶保持不满溢、不外露,垃圾桶、果壳箱内外整洁。进一步完善中转站车辆准入制度,严禁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和混装混运,对进站垃圾运输车进行摸底排查并发放准运证,划区分时进站,实现“一车一杆”,提高垃圾中转站转运效率。
奉化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项目
环卫工人冲洗城区道路
沈鲍中转站开展垃圾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