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王红雨
通讯员 周增威
近日,裘村镇马头村的陈天侨故居在历经数月的精心修缮后,重现历史风貌,焕发出新的生机。区住建局通过引导一批有能力、有经验、有情怀的乡村建设技术人才扎根乡村、结对服务,共同对这座具有较高建筑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区级文物保护点进行全面细致的修复。
建筑赋能乡村
筑就“精典重现”
在省建设厅“建筑赋能乡村 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的推动下,区住建局充分了解马头村古建筑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需求,结合古建和文旅专业,量身打造科学合理的建设及运营方案,指导马头村引进浙江城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优秀团队,对陈天侨故居这一民国建筑及院落进行统筹设计,并完成修缮工作。
陈天侨故居是一座具有较高建筑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区级文物保护点。该故居坐北朝南,由一正一厢组成,为单檐硬山顶二层楼房。正屋面阔四间一弄,设有石板骑马檐廊,增添了建筑的气势。厢房位于正屋西侧,面阔五间一弄,进深三柱五檩,靠木栏杆扶手进入二楼,又可从厢房二楼通过空中走廊直通正屋。故居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既有中式的鎏金雀替、石雕柱础、雕花卷棚等精美装饰,也有西式的玻璃格扇窗、混凝土地面和木护手等,是中西合璧的典型民居,展现了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陈天侨为国民党陆军少将,1943年任第三战区四明山游击区指挥官。陈天侨故居作为陈天侨曾经生活和居住过的场所,承载着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中国抗日历史时期的记忆,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军事、历史以及地方人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业团队匠心打造
故居焕发新生
为了让这座历史建筑重焕生机,在区住建局的指导下,专业团队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的木构件、墙体、屋面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力求最大程度地保留故居的原有风貌和历史韵味。
在修缮过程中,修缮团队对于损坏的木构件,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选用优质木材进行替换和修复,确保其结构稳固且风格一致。木雕部分,经过精心打磨、修补和上漆,重现了往日的精美与细腻。墙体采用传统材料和方法进行加固和修复,使其保留了岁月的痕迹。同时,对屋面进行了翻新,更换了破损瓦片,确保其防水性能,让故居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
除了对建筑本体的修缮,此次重修还注重故居周边环境的整治,清理了周边的杂物和杂草,恢复了庭院的整洁与宁静。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对庭院的布局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增设一些具有民国时期特色的景观小品,营造出更加浓郁的历史氛围。
经过数月的精心修缮,陈天侨故居焕然一新。正屋、厢房巍然矗立,鎏金雀替熠熠生辉,雕花卷棚下的光影和西式的玻璃格扇窗通透的光线,让故居在水墨秀色中增添了古朴稳重,充分呈现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修缮带动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陈天侨故居的修缮不仅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马头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马头村在区住建局的指导下,积极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多个文化体验项目,包括红色印迹馆、民宿、智慧旅游系统等,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为“浙东滨海红色之旅文化遗产重点村”,马头村通过修缮和改造传统建筑,打造出了多种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同时,村庄还建设了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提升游览体验感和便利性。此外,马头村还规划了配套夜市区,丰富游客的夜间活动,进一步带动消费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