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那么关于精神卫生知识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狭义的精神卫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复,重归社会。广义的精神卫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进和提高精神健康,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达到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体承受应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有效地应付各种精神压力,提高精神效能,促进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理精神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这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种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主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等。出现幻觉的患者会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并不存在的事物。出现妄想的患者会认为有人在监视或跟踪自己,自己会遭受迫害。还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行为不当,会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甚至脱衣脱裤,吃不能吃的东西。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支持。
什么是分裂情感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又称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或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是指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两种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症状又同样典型,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患者在同一时间或相近时间内出现两种症状:一是显著的心境障碍(抑郁或躁狂),二是精神分裂症症状,如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症状。治疗通常需要结合药物和心理社会干预。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精神疾病的总称,以持续妄想为最突出的临床特征。初期不易被人发现,而误为性格固执。晚期可出现夸大、嫉妒、钟情、疑病等妄想,尽管这些信念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欺骗或监视。常有反复控告、跟踪、伤人等违法行为。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旨在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为双相障碍或躁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其特点为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患者躁狂发作表现为情感高涨、兴趣与动力增加、言语行为增多、精力充沛、睡眠减少、自我评价过高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冲动消费、夸大自我、滔滔不绝等症状。患者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失眠、疲乏、思维行为迟滞、自我评价过低、甚至有消极自杀的想法等症状。躁狂和抑郁症状可以同时存在,或在短时间内快速转换。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什么是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导致的精神障碍。可分为发作性和持续性精神障碍两类,包括意识障碍、记忆障碍、自动症、人格障碍、智力障碍等症状,疾病发作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甚至完全丧失。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会出现不自主、无意识的动作,例如自动摇头、自动摆动手臂等。在发作期间可能会表现出与平常不同的行为或人格特征,例如情感异常波动、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异常。在疾病得到控制后患者通常无法回忆疾病发作期间发生的事件,长期发病会影响智力。治疗需要针对癫痫本身进行,包括抗癫痫药物和心理治疗。
什么是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智力发育上显著落后于同龄人,表现为智力低下、学习能力差、适应能力弱等特点。而伴发的精神障碍则是指在智力发育迟滞的基础上,出现的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异常,如情绪不稳定、冲动行为、社交障碍等。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教育训练、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支持。
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补助政策
我区对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以上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享受以下补助:
1.门诊补助。本地贫困患者(有低保证)门诊服药全额补助,非贫困患者每年药品补助1300元,上年度参加两次家属培训的患者加100元,完成上年度体检加100元,1500元用药补助封顶(非本地患者参照文件执行)。
2.住院补助。本地患者每年不超过5000元(不包括伙食费和丙类药)(非本地患者参照文件执行)。
区疾控中心 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