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难点谋创新

“海上枫桥”预防化解海洋渔业纠纷工作法绘就和谐新“枫”景

聚焦“前沿处置难” 实现调解模式再创新

通讯员 潘雨欣

近年来,随着渔业特色产业集群带动我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海事渔业纠纷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为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海事渔业纠纷,区司法局聚焦群众关切的涉渔纠纷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推出“海上枫桥”预防化解海洋渔业纠纷工作法,通过不断打造、升级“海上枫桥”奉化样本,走出一条海上纠纷预防化解新路径。

聚焦难点谋创新是“海上枫桥”奉化样本再升级的关键词,2023年12月,该工作法入选《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汇编》。

面对海上船多人杂的情况,矛盾纠纷如何调解?“海事渔业纠纷化解的重心不仅在岸上,也在海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多年来,该局坚持“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仲义名字命名的莼湖街道桐照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仲义调解工作室”等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探索建立“海上吹哨,岸上村(社区)化解、镇(街道)攻坚”的海事渔业纠纷调解体系,形成纠纷层层拦截、逐级化解的良好格局。

同时,区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镇(街道),依托海上党建编组船队“蓝海红帆”,推出“党员先锋+海上‘中队长’”调解新模式,实现海上简易纠纷前端吹哨、就地化解;打造岸上“老娘舅”重点调处、“外海书记”协调处置的村级前端调解机制;针对重大疑难复杂纠纷,由区渔调委和镇(街道)调委会调解员实时“接诊”、联动攻坚,实现纠纷全链条闭环式处置。2024年1月至7月,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已累计开展海事渔业纠纷排查145次,成功调解海事渔业纠纷84件,涉及金额1382.4万元,10件海事渔业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实现“家门口”办结。

聚焦“高效调解难”

实现调解力量再升级

从纠纷“解决得了”到纠纷“解决得好”,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调解员的解纷能力。区司法局积极整合沿海地区人民调解组织骨干力量,打造区域调解品牌“海上枫桥”调解团。在调解团中,既有海上“中队长”、岸上“老娘舅”、“外海书记”等来自村级的一线调解力量,也有作为攻坚和专业力量的区渔调委、镇(街道)调委会调解员以及法官指导员等。这些力量“抱团”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取得了“1+1>2”的解纷效果。

与此同时,区司法局落实分级分类培训制度,以集中授课、跟班学习等形式,提高人民调解员法治素养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并组建“海事渔业调解法官专家组”,为专业性强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化解提供精准指导,促进矛盾纠纷依法妥善高效化解。

聚焦“纠纷预防难”

实现预防关口再前移

“近年来,在海事渔业纠纷中,短期雇佣船员的薪酬类纠纷数量有所增加。”调解员说。

为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此类纠纷发生,区司法局联动宁波海事法院、莼湖街道,完善、推广以《渔船船员劳务合同》为重点的规范化模板,通过引导规范合同签订,构建和谐稳定的渔业从业环境。同时,联合相关部门落实分析研判制度,拓展“海上枫桥”调解团职能范围,同步推出送法上船、走访调研等服务,提高渔船相关人员的法治意识,营造依法依规从事渔业生产的良好氛围。

“海上枫桥”预防化解海洋渔业纠纷工作法推行以来,在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适应海事渔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区司法局正联合宁波海事法院等多家相关单位,聚焦当前海事渔业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方面尚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化“海上枫桥”预防化解海洋渔业纠纷工作法重要组成部分——“桐照模式”的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的奉化解法。

2024-09-25 聚焦“前沿处置难” 实现调解模式再创新 聚焦难点谋创新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76451.html 1 3 “海上枫桥”预防化解海洋渔业纠纷工作法绘就和谐新“枫”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