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毛超峥
新时代新征程,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关键。近年来,我区创新推出“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锚定“美丽家园、幸福家园、文明家园”三大目标,谋划“家园爱”“家园建”“家园日”“家园礼”等九大路径,有效激发全区干群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基层治理为谁治、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的核心问题有了“奉化解法”。
为谁治 谁来治
充分激发群众主体意识
2016年,新一轮区划调整后,奉化成为宁波最年轻的区,区域发展迎来黄金期,城乡面貌和居民文明素养高质量提升成为一道必须答好的时代“必答题”。2020年,我区着眼于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以宁波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为契机,号召在全区范围共建“我们的家园”。
建强基层治理,需要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更要发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双向奔赴,大事可谐。我区以党建“引路”、机制“铺路”、文化“富路”,发动党员干部践行“群众面前先人后己、利益面前先公后私、奉献面前先人一步”的“三先原则”,营造“村组织领着干,党员抢着干,村民比着干”的良好氛围,逐步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的家园我来建”的主人翁意识。截至目前,全区已有86万余人次主动参与“我们的家园”建设,“群众出力、志愿给力、部门助力”的基层治理体系初见成效。
岳林街道桃源社区作为一个开放性社区,各类不文明现象一度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号召下,2020年,该社区党员志愿者鲍国飞邀请辖区部分党员、居民成立了“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提供民生服务,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在她的带动下,志愿队伍规模扩展至1000余人,累计服务超10000人次,为社区探索精细化治理提供新路径。人心齐,乡风改。“我们的家园”活动开展以来,奉化乡村劲吹志愿风,形成了以参与志愿活动为荣的乡村新风尚。海滨之畔,莼湖街道辖区1600余名妇女自发成立“蓝海渔嫂”志愿队;桃林深处,萧王庙街道联合辖区两所高校资源共同组建志愿者队伍,为“我们的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建设动力。
治什么 怎么治
描画三大家园九大路径发展蓝图
找准撬动点,才能使上劲、用对功。
近年来,奉化从百姓身边可感可知的人居环境改善入手,区级、镇街、村社、家庭统筹发力开展建设,厚植“我们的家园”民意基础,以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撬动群众主动性、参与度。尚田街道大岙村通过实施村道、河道整修,引入3D壁画,改造村居外立面,建设“美丽田园”“美丽庭院”,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更美了,村民出工出力更卖力更自觉了,大岙村家园建设由此迈入发展正向循环。“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采用运营新做法,得到村民积极响应,有的村民捐钱捐物,有的村民扛来米面蔬菜,有的村民穿上红马甲当志愿者,老年食堂办得红红火火。
环境优美,人心自美。我区因势利导,巩固文明有礼新风尚的家园建设灵魂和内核。岳林街道迎恩社区以打造“最美上学路”为切入点,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创新实施“345家园工作法”,固化“家园日”“敬老日”“邻里日”三个文明实践主题日,建立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和幸福感。
在“我们的家园”建设中,奉化聚焦“优化人居环境、彰显人文素养、提升家园品质”主题主线,深刻提炼“美丽家园、幸福家园、文明家园”内涵,从三个维度布局九大路径,突出家庭和乐,培树“家园和”、弘扬“家园正”、深化“家园爱”;突出村社“和美”,践行“家园日”、倡导“家园礼”、推进“家园美”;突出镇街“和谐”,深耕“家园红”、建设“家园路”、营造“家园美”,共同打造和乐人家、和美村社、和谐镇街,促进村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由点及面 串点成线
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幸福家园,既是“我们的家园”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通过持续深化“美丽河道”“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围墙”“美丽街区”等“奉邑之美”系列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检查机制,推进河道净化、田园美化、庭院文化、围墙优化、街区靓化,创建市级及以上文明村122个、省级未来乡村7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79个,全区城乡环境和人文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为宁波推动人文乡村建设提供了区域实践经验。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力由此澎湃激荡。在溪口镇东山村,进村道路拓宽、基础网络设施改造、景观改造等工程项目的陆续实施,为村里民宿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的家园”还引入资源推动光伏发电、林下中草药、来料加工等项目在合适的村落地。以文化引领推动人文乡村建设,大堰镇西畈村以《云边有个小卖部》“电影主取景地”为契机,打响云边小镇品牌,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累计带动群众增收超80万元。
“我们的家园”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关注群众“一老一小”人生大事,搭建多元化、多渠道社会帮扶“保障网”,持续完善“15分钟为老助餐服务一张图”,推动更多村(社区)建设了标准化老年食堂。通过整合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平台,带动政策、资源、人才下沉,每年开展千余次送文艺、送健康、送安全等系列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区各镇(街道)发布“浙江有礼·奉化等你”区域品牌,并同步开展市民文明素养养成行动,打响“奉邑十礼”品牌,深化移风易俗。
通过每年创建千户“和乐人家”,三年打造百个“和美村社”,全区正逐步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出台“家园指数”、建成“家园展(馆)”,努力实现“人居环境优、人文素养优、家园品质优”的城乡文明新风貌,合力绘就新时代奉化“家园地图”,共同缔造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