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今年的主题为“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问:为什么要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答:修改慈善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依宪治国,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和原则的有力举措;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更好适应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慈善社会氛围的客观需要。此次慈善法的修改,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健全应急慈善制度、完善促进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将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问:全国性的“慈善日”是哪天?
答: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问:什么是慈善组织?
答:慈善组织是依法成立,符合慈善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问:什么是慈善活动?
答: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1.扶贫、济困;
2.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3.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4.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5.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6.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问:什么是慈善募捐?
答: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问:公开募捐的条件及程序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一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办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第二十九条规定,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开展定向募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问: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需要开展慈善活动的,应该怎么做?
答:可以与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集的款项,用于符合条件的受益对象。
问:慈善捐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
答: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问: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是否享受税收优惠?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八十七条规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问:什么是慈善信托?
答: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