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走入乡村田野……

特色“研学游”寓教于游让孩子快乐过暑假

记者 赵雪雁

走进历史古迹,感受千年文脉源远流长;打卡博物馆,穿梭古今之间探索未知;步入乡村田野,在贴近自然中体验农事乐趣;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悠久的文化传承……回顾这个暑假,同天气一般“火爆”的必然是研学游市场,众多学子走出书斋,在行万里路中开拓眼界,在学以致用中收获成长。

考古现场是什么样的?如何判断地下有文物?如何挖掘并保护重要文物?暑假期间,炎炎烈日下,一群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头戴遮阳帽,背上小书包,手持专业工具来到我区文物保护点白杜古窑址,从“泥土”中清理出一件件珍贵“文物”,近距离体验考古工作。

这是由奉化博物馆组织的“我的家乡有宝藏”文物主题游径活动,通过模拟考古场景,让孩子们在寻找对应青瓷碎片、学习标识文物位置等环节中,全场景了解挖掘文物的过程,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了一把考古工作者的辛劳与收获。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小朋友糜雨成在“考古日记”中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任何宝贵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努力和付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寓教于乐的研学游,以“游”为载体,以“学”为目的,不仅丰富了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娱乐生活,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实践能力,而具备教育功能的博物馆成为了研学游人气居高不下的必选项。今年暑假,奉化博物馆推出“小小讲解员”、夜宿博物馆等50场主题丰富的研学活动,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在新奇的体验与求知中收获成长和进步。“以‘明星’活动夜宿博物馆为例,活动一共推出5期,可谓场场爆满。”奉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卓婷告诉记者,兼具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研学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个月来,奉化博物馆参观人数达8万人次。

除了博物馆,广袤恬静的乡村田野也成为了孩子们“涨知识”的“第二课堂”。

“没想到做酵素这么简单,以后家里的剩菜果皮也可以拿来做酵素!”8月中旬,一场名为“酵你来探秘”的酵素主题研学活动在大堰镇箭岭环境学习中心举行,吸引了30余名学生及家长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箭岭村垃圾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流程,学习了环保理念和酵素制作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们加深印象,课堂还设置了酵素制作环节,孩子们有的计算配比,有的量取红糖和水,有的切割植物瓜果皮,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乡村田野给了孩子们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广阔的天地,也以宜人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农耕底蕴、瑰丽的民俗文化等浸润着孩子们的成长蜕变。“零污染”村箭岭村立足生态优势,开发观鸟、环保酵素等生态环境教育系列研学游课程与路线;青云村以“耕读藏书”的深厚文脉开展国学“六艺”课程,让学生在探寻古建筑、体验国学经典中饱览悠悠文化;在剡水田园智创农园,更具“科技感”的数字农业和“颜值”满满的向日葵花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在奉化,乡村通过发挥各自特色和放大优势,不断挖掘和更新着产品内容,以情境化教学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获得知识、增强本领、培养品格,也探索出一条“研学+农文旅”乡村发展新路径。

记者手记

研学游的热度在这个暑期可谓居高不下,但市场上涌现出众多价格虚高、只游不学的研学产品,引发了众多家长的集体吐槽。

如何从“走马观花”到“游中有学”,真正让孩子们“游有所获”,这个问题一直备受瞩目。在供给端,研学游产品的开发需依托特色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在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育教学中创新,最大发挥“学”与“游”的耦合关系,实现“研学教育”与“文旅融合”的同频共振。而在消费端,家长也需要提高分辨能力,选择更符合孩子实际需要的研学产品。

2024-08-30 走进博物馆、走入乡村田野……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73744.html 1 3 特色“研学游”寓教于游让孩子快乐过暑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