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柳家欢
通讯员 葛静君
洪盈焕 董黎姿
近日,在区人大常委会的助推下,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困扰我区2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工疗车间)的退税难题得到妥善解决,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还促进了工疗车间的持续健康发展,惠及更多残疾人。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助推“全龄友好行动”,成立“老龄群体、儿童群体、青年群体、低收入人群”四个工作专班,加强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化解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城市温度 群众有感”的美好愿景。
今年5月,区人大赴残联开展全龄友好行动(低收入人群)走访调研时,了解到从今年3月起,我区2家企业工疗车间遇到了退税优惠政策难以享受的问题。工疗车间作为专门为精神、智力等类型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的工作场所,其运营成本高于一般企业车间,若无法享受税收减免,将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倍增。据统计,2家机构共涉及48名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的就业稳定直接关系到所在家庭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区人大迅速行动,将助推解决工疗车间退税难题作为助力低收入人群的首要任务,多次深入2家企业调研,详细了解退税受阻的具体原因和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协调区残联、区委督查室及税务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经了解,由于区税务局认为2家企业工疗车间生产的产品与能够享受退税优惠政策的部分条款存在出入,自今年3月起,企业申报退税一直未获批准。企业需要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保、支付工资,工疗车间运营成本和产出不平衡,如一直不能享受退税优惠政策,将加重企业正常经营负担,导致2家工疗车间停办,最终造成48名特殊困难群体失业等一系列问题。
经区人大多轮沟通协调,区税务局多次到企业生产车间现场指导。2家企业根据区税务局提出的关于加工产品具体细节要求整改到位后,区税务局最终认可了工疗车间生产的辅助性就业产品符合退税政策要求,并批准了企业的退税申请。目前,2家企业已顺利收到3月至6月的退税款项。
目前,我区共有13家工疗车间安置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406名,工疗车间已经成为低收入残疾人群的重要保障平台。退税难题的顺利解决,不仅为2家工疗车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成为了全龄友好行动深入实施的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区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的担当与作为,也彰显了政府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为民解忧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