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毛超峥 邢昊臻 通讯员 周洁盈)从平顶山到奉化,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会牵起两地携手发展的情谊。8月16日上午,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两地“头雁”对话会在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举行,来自我区和河南省平顶山市的村党组织书记们现场分享乡村振兴新经验,学习基层治理新理念。
会上,大堰镇后畈村农村指导员李金成率先上台作《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名新农指员的体验》主题演讲。后畈村今年在农文旅结合发展的路径上开拓了新赛道,通过开展心灵疗愈之旅等主题活动逐步打响村庄对外知名度,使网络流量“变现”为发展存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随后,来自平顶山市的4名村党组织书记结合本村发展情况,围绕特色产业引进、村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这是平顶山市高新区遵化店镇节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喜民第二次来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学习。2023年,张喜民将奉化的共富工坊建设经验带回节张村,创办了“萝薯飘香”五星工坊,主营红薯深加工,目前工坊已实现利润84万元,帮助30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本村人均增收2万元。今年,张喜民更加深入地学习奉化在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布局中的好做法,未来这些“奉化经验”将在平顶山的村庄里落地生根。
在交流中,两地村党组织书记就农村人口流失、富农增收等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现有发展形势中,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率先打破固有的发展理念。河南作为种植大省,发展种植业一直是各村撬动集体经济增收的一个重要支点,而河南省汝州市米庙镇石槽王村另辟蹊径引入家政产业,解决了本村劳动力闲置问题,有效提升该村人均收入水平。
两地“头雁”对话会,不仅拓宽了发展思路,还架起了两地合作的桥梁。萧王庙街道林家村党支部书记林永杰在会后表示,希望未来两地能在水蜜桃种植、销售等领域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当天,锦屏街道西圃村和平顶山市石龙区龙河街道大刘村进行了友好村庄合作共建签约。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位于全国各地的7家分院、2家研学基地以网络直播的方式观看了此次对话会。
作为本次两地“头雁”对话会的主办方,滕头乡村振兴学院致力于对外输出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宁波模板和奉化路径。建院5年来,该学院已累计承接各级各类培训班700余个,线上线下培训学员11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