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多必失,每天5克足矣

五味咸为首,百味盐为先。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粗茶淡饭,都离不开食盐的调味。盐分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成分,可以维持水盐平衡,避免甲状腺肿大,同时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摄入过多,对身体也会造成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摄入过量的盐会危害人体健康,食盐量过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高盐饮食的危害

1.引发骨质疏松。因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一旦摄入过多,会影响体内钙质的吸收,大量的钙质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长时间会引发骨质疏松,造成骨密度下降,脆性增加。甚至会引发肢体乏力、疼痛、容易骨折等。

2.增加肾脏负担。如果摄入盐分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而肾脏主要起到代谢的作用,如果代谢紊乱,有可能会引发身体水肿、尿液变化、腰部酸痛、腹胀、恶心等。

3.引发血压异常。长期摄入高盐,会增加血液中钠离子的含量,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血液淤堵,严重时会导致血压升高,形成高血压。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期会慢慢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还会增加患上哮喘、肾结石、胃癌等风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建议调整好饮食结构,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主。

“高盐值“食物有哪些

1.面制品,如面包和挂面。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盐,‌以稳定食物结构并加大面筋强度,‌使食物更有弹性。‌

2.果脯、蜜饯类。虽然吃起来不咸,‌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糖,‌实际上掩盖了其中的高盐含量。‌

3.加工肉类,如腊肠、‌香肠、‌培根等。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大量的食盐。‌

4.干果零食,如兰花豆和瓜子等。干果零食类中盐含量也很高。‌

5.加工豆制品零食,如辣条和豆腐干。这些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卤制和烘烤,‌添加了大量的食盐。‌

6.腌制食物,如咸菜和腊肉。这些食物在腌制过程中会放入大量的食用盐,‌导致钠离子含量超标。

如何控制饮食中的盐分

1.日常烹饪时,尽可能少加盐。炒菜时,在出锅前放盐;凉拌菜时,吃前再放盐,即使较少的盐也会有明显咸味。

2.烹饪主食(谷物)时,避免加盐。

3.使用控盐工具(限盐罐、盐勺)。

4.选择低钠盐。低钠盐含氯化钠65%,氯化钾25%,氯化镁、硫酸镁10%,可作为普通食盐的替代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肾脏病人、高钾血症(血钾大于5.5mmol/L)的患者,不适合食用低钠盐。

5.选择食材要注意:选择新鲜食材,减少加工食材;查看营养标签,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食品(钠的NRV%小于等于5%为低钠食品,钠的NRV%大于等于20%为高钠食品);选择有“低盐”或“低钠”标识的食品。

6.减少外出就餐。外出就餐时盐的摄入无法把控,为了避免摄盐超标,可用小碗盛清水放于跟前,用于涮洗口味重的饭菜。

7.用其他调味料代替盐。比如醋、辣椒、大蒜、洋葱、姜、香草和柠檬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使用包装的调味料。

8.警惕“隐性盐”。日常饮食中容易藏盐的食品包括各种调味品,比如味精、鸡精、酱油、豆瓣酱、甜面酱、腐乳等;腌制食品,如咸菜、酱菜、泡菜、榨菜、咸蛋等;熟肉制品,如卤肉、酱肉、香肠、火腿、烧鸡、汉堡等;方便快餐食品,如方便面调料、罐头食品等;各种零食,如甜点、薯条、话梅、果脯、肉干、奶酪、饼干等。

9.避免用盐水洗菜或是盐水浸泡蔬菜。有些人清洗蔬菜时习惯加盐或是用盐浸泡,传说可以清洗农药、保持蔬菜颜色。这样清洗并不能去除残留农药,反而会让人体摄盐超标。

10.烹饪肉类前,避免使用盐或酱油腌制。肉类最能吸收盐分,所以,为了避免摄盐超标,不适用盐或酱油等腌制肉类。

俗话说“病从口入”,卫生习惯与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联系,饮食习惯更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重要一环。不要一味追求“高盐值”,有时候保留原滋原味也是一种美。

区疾控中心 李益

2024-08-09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68519.html 1 3 “盐”多必失,每天5克足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