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人们为了凉快往往衣着较少,一旦碰到猫、狗等,被抓伤咬伤的几率大大增加。众所周知,被狗咬了要打疫苗,因为可能会得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近100%。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文明养犬,规范暴露后处置,积极防范狂犬病。
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得狂犬病是由犬导致的。在我国狂犬病主要由犬导致,其次是猫。在流行地区,大规模的犬只免疫达到一定的免疫覆盖率,可阻断狂犬病在动物中的传播,从而拯救人类生命。因此建议市民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对家养犬或猫及时做好登记、上牌和免疫接种,不要轻易遗弃;出门遛猫、狗要拴绳,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对疑似因狂犬病死亡的动物,切不可剥皮或食用。
狂犬病的主角是一种病毒,即狂犬病毒。它主要存在于一些动物身上,通过咬伤、抓伤、舔伤口等渠道进入人体。狂犬病毒入侵第一步就是进入肌细胞,并在其中渡过潜伏期,等时机成熟后,会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转移。进入大脑前,人体不会有症状,这个时间一般在1至3个月左右,也可以短至1周。一旦病毒沿着神经冲到大脑,大肆复制,并反向攻击全身神经系统,从而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流口水、吞咽不了、软瘫等狂犬病常见症状,即狂犬病发作。
如果发生了狂犬病暴露,一定要尽早处理伤口,并尽早到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对于轻微伤口,建议第一时间自行处理伤口,及时挤尽污血,方法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切记不可用嘴吸血;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清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及时到犬伤门诊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狂犬病发作或者说死亡,主要发生在那些无法获得及时和有效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人群。不想狂犬病发作,就要在病毒攻击大脑前阻止其行动。打狂犬疫苗就是提前“递情报”,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认识病毒,做好战斗演习,时刻准备战斗。但是打完疫苗,免疫系统需要学习消化,一般要7至14天左右,这可能会给病毒机会。如果伤口离大脑比较远,病毒转移路线长,训练好的免疫细胞也许正好可以在潜伏期拦截病毒。如果伤口离大脑比较近,或者伤口深病毒多,病毒转移路线短速度快,免疫细胞还在特训而病毒可能已经占领大脑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同时打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单抗等。被动免疫制剂本质是一种蛋白质抗体,它就像外来特种兵,有起效快的优势,能第一时间把可能的病毒消灭在伤口附近,不过其劣势就是只能在身体呆20天左右,等它们撤走的时候,狂犬疫苗已经可以上岗起效了。疫苗可以提供长期保护但是起效慢,被动免疫制剂起效快但提供短期保护,两者结合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
我区目前有4家犬伤门诊,分别位于区中医医院、溪口医院、莼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波爱伊美医院,均24小时开放。需要提醒的是,狂犬病疫苗并非只打一针,而是要通过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免疫,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律接种。在上次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最后一针完成后3个月内(含3个月)再次暴露,无需加强免疫,但是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越早越好。区疾控中心 董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