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达
又一年高考落幕,紧跟着“考后消费”席卷而来,“凭准考证打折”“赠送考生大礼包”等优惠信息铺天盖地,商家们摩拳擦掌地准备在这一场消费大潮中分得一杯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消费热潮中,盲目跟风、攀比消费等不良风气正悄然抬头。笔者认为,在购物热潮中,消费者应保持理性。
“考后消费”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在结束了三年紧张的学习,考生们迫切地需要通过一个渠道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另一方面,作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家长更愿意用物质的形式来“犒劳”孩子的三年寒窗苦读。并且,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许多家长认为学车、近视矫正手术、微整形等是孩子增加技能、提升颜值的一种方式,心甘情愿为之买单。
但肆意攀比助长了消费热潮。笔者注意到,在目前的消费趋势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了不少考生入读大学的“标配”,再加上旅游、美容、餐饮等消费,每个考生家庭的“考后消费”账单动辄上万。而在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加持下,消费层级更是“水涨船高”,更有考生要求非苹果手机不买,非出境游不去,让普通工薪阶层表示“压力山大”。
笔者认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上好消费教育第一课,高三考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久居于象牙塔之中的他们在心智上尚未成熟,容易被他人和网络煽动,造成冲动消费。这时,家长更应该起到“把关人”的监护作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他们懂得量入而出、适度消费的重要性,避免踏入消费主义的“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