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璐 单晓峰
通讯员 葛梦园
夏日的晨光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薄衣”。6月7日,在锦屏街道西圃村,村党支部书记汪善均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早上8时不到,汪善均便已坐在会议室,准备和村干部召开碰头会,梳理当前工作开展情况,并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安排下步工作。
会议结束后,凡事亲力亲为的汪善均当起了“监工”,他从村委会办公楼出发,沿路来到村内正在建设的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项目现场,对该项目的主干道道路沥青铺设、沿路景观设计等节点,逐个开展检查。
走在村道上,汪善均聊起自己在村里的工作:“刚上任的时候,很多工作得不到村民支持。”于是,他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拉家常,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每一户人家走了一遍,对村民需要什么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下步工作怎么开展,也逐渐有了思路。
沿路看完村内工程建设,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但汪善均决定先到西圃村艺术赋能中心看一下。该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牵头打造的艺术赋能庭院文化经济培育基地之一。2022年10月,为推动村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汪善均积极争取到该项目落地西圃,为村庄发展注入新动能。
“丛志强教授带领的‘小裤脚’教授团队来了之后,利用颜色各异的瓷片打造设计新颖的图案,既美观又有地域特色,吸引了周围地区游客的目光,为村庄发展文旅产业作了很大贡献,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向野而森’项目,也是靠他们前期积累了很多人气。”汪善均边走边说,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对“小裤脚”教授团队的感激,从他的脸上更是看到了他对西圃村未来以乡村游促进乡村兴的信心。
走进艺术赋能中心,“小裤脚”教授团队的成员正在忙着准备下午的活动,见汪善均来了,大家热情地请他进屋。“小裤脚”教授团队成员告诉记者,汪善均非常“溺爱”他们,从日常起居到工作需求,他总是想在前面,碰到什么问题找他,也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
聊了一会儿后,汪善均起身离开,刚刚走出大门,就听到对面的大娘在喊他:“小汪,快来看看我家里的水怎么排不出去了?”汪善均进入大娘家,熟练地操作了一番,笑着说:“好了,现在可以了。”从大娘家出来,汪善均在村民家前的一块石板上坐下,他说他喜欢来这里拉家常,隔三差五就会过来看看,这是了解村情民意的好途径。
与村民寒暄结束后,已近下午1时,此时的太阳镶嵌在蓝天白云之间,明媚而炽热,而忙碌了一上午的汪善均,还没顾得上喝口水。
下午,汪善均组织村干部开了个例会,随后,急急忙忙开车前往村里的“向野而森”基地。据了解,“向野而森”项目是西圃村为发展乡村旅游最新引进的项目,自引进到现在,汪善均一直“心事重重”,他说,这个项目凝结着大家的心血,必须做好,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暮色降临,汪善均热情地邀请道:“一起去看看我们的水库冷饮吧,那里棒极了。”记者跟着他的脚步前往水库冷饮。一进门,汪善均便大步流星地走向冷饮店负责人,了解最近经营状况。随着一波客人涌入,他变身“店小二”,熟练地张罗了起来。
6月的西圃,草木葱郁,村庄的围墙上,一幅幅墙绘栩栩如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村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汪善均步履匆匆,大步向前,西圃村日新月异,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