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糜倩雯 王层裕
通讯员 段凌云
“咋啦?哦,手机坏掉啦。不要心急,我马上就来。”接到电话后,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和美志愿者胡淦权一边宽慰着电话那头略显着急的周大爷,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上三轮车,急匆匆地往老人家中赶去。
“阿权来啦,快来快来,屋里坐。”周大爷刚一看到胡淦权,便亲切地招呼着,周奶奶应声而来,憨笑着递上手机,似乎是懊恼自己的不小心,又或许是对科技产品的无能为力。胡淦权仔细察看着这部老年机,有些按键数字已经褪色,显示屏也已经刮花模糊了,只听见“噔噔”一声,屏幕随之亮了起来,手机开机了。原来,是周奶奶误触了关机键,虚惊一场。胡淦权耐心地给周奶奶解释道,还说了些注意事项,周奶奶顿时松了口气。
刚出周大爷家,胡淦权的手机铃声又响了,邬奶奶要跳广场舞的音响坏了,电话这头胡淦权连声应允着,坐上三轮车动身前往邬奶奶家。“今天上午已经去了4户老人家里了。我年轻时打工学了点技术,如今能帮他们修修小家电,每天顺便去看看老人们,日常照顾一下。”谈及自己的志愿行为,胡淦权兴头十足,丝毫不觉得繁琐、疲累。“我还负责村里的老年食堂,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了,六点要去菜场把煮菜用的食材运到老年食堂,十几样菜品我都要一一清点过……”
1976年出生的胡淦权看着比同龄人更加黝黑消瘦,些许花白的鬓发也让他平添了几分沧桑。早年间,胡淦权外出打工谋生,卖过鱼、摆过砂锅摊、做过酒吧服务员,后因患上小脑萎缩导致身体残疾,成了低保户,回乡卧床了近1年。
2017年7月,蒋家池头村开办起老年食堂“孝膳堂”,为75周岁以上的独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中餐、晚餐服务。村里考虑到胡淦权身体孱弱,用餐困难,破例允许他来“孝膳堂”和老人们一同就餐。感受到村里对自己的照顾,让胡淦权心里十分感动,营养的膳食和规律的生活让他的身体也恢复了许多。2个月后,胡淦权加入蒋家池头村和美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天雷打不动地骑上三轮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挨家挨户上门送餐。“卧床那时候昏昏沉沉的,但我记得,很多乡亲来看望我、鼓励我。”胡淦权感慨道,“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感觉亲切,他们都是我的‘爸爸’‘妈妈’,每次见面都喊一声‘爸’‘妈’,我就是他们的‘儿子’。”
谈话间,已到上午10时,胡淦权又忙活起来,他整齐地摆放好20多个饭盒,然后依次将每个饭盒扣打开,拿出饭盒里的4个小餐盒,舀上满满2大勺米饭,再装上3道热气腾腾的菜肴,接着小心翼翼地组装起来,将一个个饭盒轻轻放进三轮车车斗内。
“妈,饭来嘞!”三轮车停好后,胡淦权快走几步,跨进院门,高喊道,“下饭交关好,乌狼鲞、咸齑洋芋艿、红烧茭白,还有一碗冬瓜虾皮汤嘞!”“阿权来啦!”见到胡淦权拎着饭盒来到家中,袁奶奶不胜欢喜。胡淦权照常询问起老人当日的身体状况,谈话间,抬头瞥见灯管闪烁。考虑到还有好几户老人家的饭盒要及时送到,便与袁奶奶约定,下午再过来维修。
“每一户的盒饭我都做了标记,你看这个饭盒手柄上绑着塑料绳,这个是红绳,这个打个蝴蝶结……这样就不会送错了。”胡淦权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他的“秘诀”。从几户到10余户,再到如今的20余户,村里的高龄、独居老人渐渐多了起来,胡淦权每日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一辆嘎吱响的三轮车,一年335天(春节期间,老年食堂暂停供应一个月),每天中、晚饭各送一趟餐,胡淦权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为老人送餐,从无怨言,一干就干了近7年。
“能让村里的‘爸爸’‘妈妈’们都吃上冒着热气的、干干净净的营养饭菜,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胡淦权说,“这六七年来,和‘爸爸’‘妈妈’们感情很深,我的心态、身体状况也更好了,想到自己平日的付出能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份温暖,我就觉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