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行娜
近年来,萧王庙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提升助残服务水平,提高辖区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工厂+助残”,打造“阳光家园”。升级省四星级“残疾人之家”——萧王庙街道辉宏工疗车间,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医疗保健和心理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已帮助辖区内2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车间内设康复区、用餐区、医务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休息室等多个功能区,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6名,聘请精神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康复理疗师各1名,提供生活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治疗、文体活动等各类服务,为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网格+助残”,延伸服务触角。不断强化21个村(社区)助残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关爱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创新“网格+助残”服务新模式,推进“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常态化助残帮扶机制。截至目前,辖区内共建立助残志愿服务队伍21支,在册助残志愿者223名,为老弱病残群体提供购物、购药、送餐及发放辅助器具等帮扶服务3000余人次,让残疾人群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关爱和照护。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板、走访家庭等方式进行法律宣传,提升残疾人法治素养和维权意识。
“项目+助残”,搭建“共富专线”。依托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联合街道成人学校,组织辖区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竹编、缝纫、烤笋等,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就业本领。主动链接资源,将残疾人手工作品进行义卖,通过邀请残疾人参与“五音合韵”非遗共富工坊、来料加工等项目,帮助辖区内困难残疾人群每年增收超10万元,实现创业创收。同时,定期开展党团共建、敬老志愿服务、参与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户外活动等,不断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进一步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