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 建队伍 强氛围

莼湖街道:探索综合治理新模式 筑牢海上反走私防线

通讯员 丁淑昱 郑家麟

2024年1月,莼湖街道桐照村获评全省首个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普法教育示范点;4月、5月莼湖街道先后接待海南省打私办、上海市打私办,共同开展反走私交流活动……近年来,莼湖街道凝聚多方合力,强化队伍建设和氛围建设,提升辖区渔民法治意识,维护辖区海域的安全稳定,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反走私长效机制,促进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向基层一线、海洋领域延伸。

推动警务联勤

构筑共建共治格局

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宁波湾海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临时党支部,由莼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支部书记,属地派出所中层干部任支部副书记及工作站站长,各入驻职能部门中层干部担任成员。以“压实党建责任、强化组织功能、推动融合发展、发挥先锋作用”为目标,逐步完善党支部建设,深化“党建+”工作模式,统筹各项反走私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监管,促进信息共享。实行“二队三所四部”进驻模式,在区公安分局环侦大队、巡特警大队、沿海三镇(街道)派出所等公安力量常态入驻的基础上,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莼湖街道等四部门派专人轮值驻守,辐射海洋、海塘、滩涂、湖泊、河道、林区、矿区、路段等八大重点区域,可随时调用各职能部门平台数据,确保信息互通共享、情报共研共判。

部门联合,密切执法协作。构建“1+3+5”框架体系,以一个海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为主导,通过“预警预测”“防范共治”“侦查打击”三个模块,实现联勤指挥信息共享、联动巡防安全共管、联助执法办案共商、联护生态环境共治、联控边界卡口共查的“五联五共”警务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多元共治格局。

推进防治结合

坚持人防技防协同

制度先行,压实责任。推行“码长制”,明确码长为码头第一责任人,由街道联片领导、村党组织书记等担任“码长”,与渔船编组党员、渔村网格员共同构建起“渔船渔民党员为点—沿海渔业码头为线—村民生活区域为面”的沿海反走私工作带。同时,与桐照、栖凤等5个涉海行政村签订反走私责任书,压实相关责任。

巡防一体,筑牢屏障。建立挚海反走私巡防队,在栖凤渔港码头设立固定执勤点,每周开展夜间巡查两次以上。排摸、梳理码头风险点位,建立起一套搭配监控、感应等立体化巡防体系,及时发现走私风险。截至目前,沿海岸线已安装反走私监控设备77个,完成巡逻1500余人次,驱离疑似走私船只9次。

警民合力,群防群治。在桐照码头、栖凤渔港码头、鸿峙码头等6个重点码头设立责任牌、制度公示牌等告示牌18块,并公布公安、海关缉私、海警、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电话,畅通群防群治渠道,凝聚全民缉私合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群众反映信息13条,其中1条信息协助公安部门破获重大走私冻品案件。

深化宣传教育

发挥“桐照”样板作用

完善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250余万元建成反走私特色广场——“红帆广场”作为科普宣传的主阵地;投入100余万元分别在桐照、鸿峙两个码头设立大型LED电子显示屏和感应播报器,循环滚动播放反走私普法宣传视频,营造良好的反走私氛围。

建强新时代宣传队伍。以宁波首个海上党建编组船队——“蓝海红帆”的党员为骨干,依托沿海渔村网格力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沿海反走私宣传队伍。通过海上宣讲和入户宣传等方式,向渔民和沿海村民宣传反走私知识,增强群众反走私意识。如,2023年3月,桐照村村民发现有流动摊贩售卖低价冻品牛肉,结合平时学到的反走私知识,村民认为该摊贩所售冻品牛肉有走私嫌疑,遂向有关部门举报,最终公安部门通过其提供的线索,破获一起重大走私冻品案件。

开展常态化宣传活动。以桐照村获评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普法教育示范点为契机,充分利用开渔节、休渔期等重点时段,发放反走私宣传材料,增强宣传效果;联合多部门定期开展反走私宣传月活动,在沿海各村设立宣传点位,宣讲反走私常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助力反走私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反走私宣传活动82场,入户走访12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5700余份,覆盖群众9000余人次。

2024-05-30 聚合力 建队伍 强氛围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55325.html 1 3 莼湖街道:探索综合治理新模式 筑牢海上反走私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