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超峥 邢昊臻
陈锦溢
镜头里,伴随着刺啦刺啦的翻炒声,十几分钟前还在田埂随风摇曳的草籽顷刻间就成了奉化人熟知的草籽炒年糕。镜头外,一群被“馋哭”的网友纷纷留言,共同怀念这记忆中的味道。今年年初,农人许立军在儿子和儿媳的鼓励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分享到了社交平台,原本还担心枯燥的农村生活无法吸引流量,不曾想正是这种毫无剧本化的视频内容引发了网友的共鸣。而这次神奇的“触网”经历,也给许立军的生活带去了不同的体验。
今年55岁的许立军是尚田街道许家村人,与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靠着农业种植支撑起了一家的生计。从一开始的无花果到茄子再到杨梅,许立军种植的作物品种越来越广泛,为此,他通过学习讨教、购买书籍等方式不断为自己“充电”。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丰富,许立军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农业版图。现在,许立军承包了50余亩山林,其中包含了20亩竹林和杨梅、水蜜桃等作物。此外,在他10余亩的农田里,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种有番薯、西瓜、玉米、土豆等。可以说,许立军的农田实现了季季有菜摘,月月有果收。
在充实的农业生活之余,许立军是一个热爱接触新事物的人。早在十几年前,彼时网络购物之风在农村才逐步兴起,许立军就在网上购买了不少农用器械设备。“我平时就喜欢琢磨这些机械设备,在这些设备的帮助下,农业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许立军说。2022年,借着短视频的东风,许立军开始在微信视频号里上传自己的农村生活。
一开始只为记录生活,今年年初,在儿子和儿媳的鼓励下,许立军正式“投身”短视频创作。3月25日,一期名为春日野菜的视频在各社交平台同步上线。在许立军的短视频里,没有多余的配音,更多的是质朴的人物对话和寻常的生活碎片。“一开始确实担心没人关注,没想到内容上线后,播放量很快突破了一万次。”许立军说,虽然账号才运营了两个月,更新内容却已达40期,单个视频的最高播放量更是达58万余次。
这次“触网”的成功给了许立军充分的信心,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尝试了直播等更多的创作形式。勤于学习的许立军在拍摄之余会主动向儿子、儿媳讨教短视频创作、剪辑的经验。如今,他不仅掌握了基础的视频剪辑知识,对于拍摄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通过短视频,我可以向更多的年轻人展示真实的农村生活和实用的农业技巧,同时将我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展现给大家,我感觉非常有意思。”许立军说,在他的下步规划里,除了继续坚持分享生活外,还会接触直播带货等领域,他希望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农业,爱上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