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巧丽 虞金辉 徐琼
通讯员 刘佳文
一身工装、一双登山鞋、一台相机,日前,在记者见到袁宏良的时候,他正在溪口镇栖霞坑村手把手教身边的老人如何正确构图、调焦,细致回答着一个个摄影相关的问题。
恰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在蜿蜒曲折的“发卡弯”两侧,樱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而在袁宏良的镜头里,或重点聚焦于一朵花的清新雅致,或是大片粉白花簇与青绿山坡一起入镜,耳边是对面山谷时不时传来的几声悦耳鸟啼,大自然焕发的蓬勃生机在此刻定格。
“我们一行20人,早晨六点半就出发来采风取景,大家相互交流学习,记录着家乡每一个美的时刻。”袁宏良说。
影像中凝固着时间,镜头是最好的语言。“这张是南山新村拆迁之前的样子,这张是县江,我们以前总爱在县江两岸散步,那里的花格外美。”记者跟随袁宏良来到他家中,他细细翻阅着相册,将每张照片的拍摄故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地述说着照片中的时代记忆。岁月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在袁宏良相机的取景器里,每一帧都是对家乡的热爱,在他的镜头下,近十年的奉化迅猛发展,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平坦宽敞、一处处街巷华丽蜕变……既有现代时尚与岁月变迁的和谐共存,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织融合,真实思考与浓重情感碰撞相映,时代在一张张照片里熠熠生辉。
“几年时间,机场高架、地铁站、体育中心都建起来了,奉化发展太快、变化太大了!”袁宏良表示,退休后的他偶然加入了老年大学的摄影班,一开始只想着丰富下自己的老年生活,谁知道一拍就“上了瘾”,十余年来,他以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宽度,在日复一日间,一个个镜头记录下家乡的蝶变。
“我父亲今年80岁了,但是没拍过一张像样的照片,今天真是太谢谢您了。”除了用镜头捕捉城市的每一处风景,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养料,袁宏良也用他的相机回馈着爱,向社会传达着更多的美好。在奉化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作为秀水社区银辉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袁宏良总是身体力行地服务着每一名需要帮助的群众,用他的话来说,为社区、为城市做些事,那是“门门将(理所应当)”。“社区里的高龄老人要拍一寸照、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要摄影留念,最近还有居敬社区晚风艺术团的表演……”细数自己要忙碌的事,袁宏良的脸上满是“幸福的苦恼”,但他坚定地告诉记者,自己会一直拍下去,让更多人看到生活的城市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绚烂。
袁宏良在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