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防治意识 积极参与筛查

消化道肿瘤筛查拉起生命健康“防护网”

本报讯(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励耀)去年,我区先期投入了500万元财政经费,启动了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该项目覆盖了5万名40周岁至74周岁健康居民,旨在及早发现消化道肿瘤和相关病变,为居民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日前,记者从区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了解到,此项目筛查结果在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筛查过程中也“浮现”出一些居民健康状况的问题。

“通过筛查,我们发现了进展期胃癌42人、早期胃癌118人、癌前病变172人;结肠癌32人,进展期腺瘤404人,所有病变人员均得到有效治疗。”区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早期癌症的治疗费用远低于中晚期,据测算,项目直接节约396.5万元医疗费用,而癌前病变的有效干预则能显著降低癌症的发生率,预计节省高达3672.5万元的费用,共计可节省医疗费用超4000万元。

本次筛查中,10045名高风险人群参与胃镜检查,癌检出率高达1.59%,癌前病变检出率1.71%,也就是说每100名“健康”居民就有1.6人患癌。此外,项目指定的内镜检查定点医院是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溪口医院,内镜医生均经过专业筛查培训考核。但有1655例高风险人员自行到非定点医院检查,非定点医院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其癌检出率0.3%、癌前病变检出率0.24%,均低于定点医院(癌检出率1.59%,癌前病变检出率1.71%)。这也提醒广大居民,选择内镜检查的医疗机构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同样重要。

“我们发现,肿瘤防治意识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内镜检查率。”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多居民对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男性参与内镜检查率更低,部分人对胃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也影响了参与筛查的积极性。据登记数据显示,我区80%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筛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反复提及,也是本地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发生率为8.05%,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4.6%)。因此,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NNT(根除多少例幽门螺杆菌才能预防1例胃癌)是评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癌的指标,全国平均水平为42,而我区的NNT为25,这意味着每根治2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能预防1例胃癌。根据筛查结果,有1924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如果这些病例得到及时治疗,理论上可以预防769例胃癌患者,能为769个家庭带来幸福与和谐。因此,开展筛查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我区居民预防胃癌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揭示了我区居民健康隐患和胃癌风险的严峻性。为了降低胃癌发病率,我们呼吁居民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参加胃镜检查。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肿瘤防治意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要避免高盐、饮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共同努力,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为建设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2024-02-21 强化防治意识 积极参与筛查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42032.html 1 3 消化道肿瘤筛查拉起生命健康“防护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