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创新性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全新的数字人“小蓝”,由其负责播报学校各类新闻事件,此举大大吸引了家长和师生的关注。 (3月9日甬派) 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更新,尤其是年初Sora的横空出世,各行各业都正在或将要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对基础教育而言,其最大挑战来自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个性化、教育过程的智能化和互动化、教育评估的科技化和全面化等,在不远的将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覆盖教、学、研、管、评各环节,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深度融合的新时代马上就要到来。 可令人着急的是,眼下多数师生、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还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还在按照原来的思路按部就班地教与学,教师还在要求学生背标准答案,学生还在为应付家庭作业煞费脑筋。 笔者确信,靠死记硬背考取大学的学生是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人才,同理,还在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强令学生背标准答案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总之,所有教育人、受教育者包括家长,都要做好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做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准备。 作为“宁波市智慧学校”,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此次率先推出数字人“小蓝”,由“她”来播报3月8日这天的校园新闻,直观地让全校师生和家长领略了科技的魅力,颠覆了通常对主持人的认知,令人耳目一新,赞不绝口。 这是一次科技与教育融合的试水,也是学校一次探索如何将信息化引入教育领域,提升教学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成果展示,其意义不可小觑。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小蓝”目前还是一个基础的通用模型,还不具备介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小蓝”的出现只标志着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序章已经在该校开启,接下来,希望学校能注重“小蓝”的后期应用,如参与课堂讲解、学生互动、学业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有更全面深入的谋划布局,实现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为各地中小学提供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办学的经验和启示。 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