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本期人物
叶巧玲
宁海县银河小学教师
宁海县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推荐理由
这一篇篇看似随性如妈妈般日常念叨的“碎碎念”,让家长们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孩子在校园里的另一个模样,巧妙地架起了一座家校沟通的“心”桥梁。
10月20日傍晚6点,宁海县银河小学404班教室的灯还亮着。叶巧玲老师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后,开始对着电脑屏幕敲打文字。
屏幕上,“叶老师的碎碎念”公众号后台不断弹出新消息:“叶老师,昨天小诺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了!”“叶老师,小睿今天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这些都是家长发来的反馈。
“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恰恰是孩子成长中最真实的闪光点。”叶巧玲一边回复留言,一边分享道。这位有着11年教龄的班主任,因其如母亲般的细致关怀,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叶妈”。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陈萍萍 朱晨
妈妈般念叨的“碎碎念”
架起家校连心桥
这学期,叶巧玲接手四年级新班级,成为404班的班主任后,创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叶老师的碎碎念”。这个看似随性的号,成了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生活的一扇窗。
这“碎碎念”,恰如其名,像一个妈妈的日常唠叨。
她记录下“潦草大王”小陆交了字迹端正的作业的惊喜;记录下两个腼腆小姑娘跨出第一步勇敢竞选大队部委员的骄傲;记录下同学打破水杯小诺拿出报纸打包的细心;记录下学困生小睿第一次公开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激动……公众号里没有成绩排名,没有严肃说教,她用笔触捕捉那些成绩单无法体现的闪光点。
在最新的推文中,叶老师记录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瞬间。
“小霖的备忘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家长签名被涂花了……”叶老师在推文中写道,小霖因为忘记让家长签名,自己在备忘录上仿冒家长签名,随后却又将签名涂花。当叶老师询问原因时,孩子纠结良久后道出实情:“感觉就算得了那两颗星也不是我该得的。”
孩子的诚实让叶老师动容。她没有纠结签名的真伪,而是为这份战胜自我的品格喝彩,当即在作业本上写下评语,肯定他,并郑重奖励他两颗星——“为你的诚实!”
小霖的妈妈看到推文后留言:“孩子回家后把叶老师的留言看了又看,将本子小心翼翼地收在书包最里层。感谢叶老师,让诚实成为孩子最珍视的品质。”
如何让家长看到孩子除了分数之外的成长,如何将校园里那些动人的瞬间、细微的进步真实地传递给每一个家庭,是叶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她在这学期开始了这个新尝试。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接地气的“碎碎念”竟在家长群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家长们通过这扇窗口,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孩子在校园里的另一个模样。他们留言说:“班级发生的人物事情有了画面感,真的很棒!”“感谢叶老师对孩子们的认可和支持,我感觉孩子们找到了他们的伯乐。”“每日坐等叶老师的更新已经变成我和孩子爸爸的日常。”
初为人师,“后妈”化身“温柔叶妈”
叶巧玲的“妈系”班主任风格,始于她执教第一年接手的一个特殊班级。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她,面临着中途接班的挑战。
“孩子们的情感都倾注在原来的老师身上,我这个‘后妈’很难当。”叶老师回忆道。
那时,班里有个患有轻微自闭症的女孩,她像一只受惊的小鹿,总是躲在角落,眼神躲闪,不愿与人对视。一天下课,她因故没去厕所,结果在课堂上尿了裤子。瞬间的尴尬与羞耻感几乎要将这个本就敏感的孩子淹没。课堂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叶老师发现后,没有声张,没有责备。她悄悄与任课老师沟通,找了一个巧妙的借口,安排全班学生去操场活动。随后,她牵起女孩冰凉的小手,温柔地安抚着,带她回到寝室,耐心地为她洗澡,换上干净清爽的衣服。
女孩或许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她能感受到这毫无保留的庇护与爱。慢慢地,她看向叶老师的眼神,从躲闪变为试探,又从试探变为信任。有一天,女孩居然露出了羞涩的微笑,喊她一声“叶妈”。
不知从何时起,“叶妈”这个称呼开始在教室里流传开来。“起初听到这个称呼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心里特别温暖。”叶老师笑着说,“这声‘妈’,是孩子们给我的最高荣誉,意味着我终于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从‘后妈’真正成为了他们的‘自己人’。”
在乡村学校,做留守儿童的“校园妈妈”
几年后,叶老师调到了宁海县茶院镇的一所学校,她将她的“妈系”班主任风格延续到了这里。
这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小女孩小诗,尤其让叶老师揪心。
小诗的父母离异,父亲远走他乡打工,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后也远离了小诗。小诗只能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靠着微薄的养老金生活。从六岁起,她就没见过母亲,这份被至亲“遗弃”的感觉,在小诗心中凿开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严重缺爱的她,晚上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对生活、对未来都缺乏热情,眼神里是超越年龄的迷茫与黯淡。”叶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深知,对于小诗这样的孩子,知识的传授远不及心灵的滋养来得急迫。那几年,叶老师成了小诗在校园里的“妈妈”。她时常将小诗唤到身旁,功课一字不提,只是轻柔地问询:“昨夜睡得可好?今日有什么开心事?那些藏在心底、微小却真实的小烦恼,愿不愿意同老师讲讲?”叶老师用耐心与倾听,一点点填补着孩子内心的荒芜。
终于,在一次谈心时,积压已久的情绪如洪水决堤。小诗抱着叶老师,放声大哭,仿佛要把这些年所有的委屈和思念都哭出来。她伏在叶老师的肩头,哽咽着说:“叶老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
这一声“像妈妈一样”,是依赖,是信任,更是全部情感的托付。叶老师紧紧搂住了这个瘦弱的孩子。
小诗毕业了,升入了初中,但叶老师的牵挂并未止步。她主动联系上小诗的初中老师,详细告知了孩子的特殊情况与成长背景,完成了一次温暖的“交接”。此后多年,她依然与初中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小诗的近况,仿佛一根看不见的线,始终牵挂着那个远行的“女儿”。
时光流转,执教学校变更,如今叶老师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对“妈妈”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叶妈”的称呼渐渐淡出日常,但她那颗“妈系”班主任的心却愈发炽热。
11年来,叶巧玲所带班级荣获“宁海县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获得“宁海县优秀班主任”称号。但在家长们心中,她最动人的成就是:用母亲般的目光,发现了每个孩子身上最闪亮的光,并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优秀品格的种子。
夜深了,叶老师还在电脑前敲打新一期“碎碎念”:“今天班里的孩子们又给了我新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