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品名著

高新区实验学校新晖校区406班

孩子们带着对故事的好奇、对人物的喜爱,走进了四大名著的世界。他们的文字或许稚嫩,却满是真诚,每一篇读后感,都是一次与经典的温暖对话,是童心与名著之间独有的共鸣。让我们侧耳倾听——那童声里跃动的思考,那感悟中流淌的魅力,正是经典生生不息的回响。

指导老师 李家力

诸葛亮与赵云

陈一涵(证号252775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里面人物众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诸葛亮。

在“空城计”这个故事中,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只剩下一群文官和两千多士兵,而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杀来。所有人都吓坏了,只有诸葛亮不慌不忙。他下令打开城门,让士兵扮成百姓洒水扫地,自己则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看到这番景象,怀疑城里有埋伏,急忙下令退兵。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智慧比武力更重要。诸葛亮不用一兵一卒,仅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就吓退了敌人,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光着急是没有用的,要像诸葛亮一样冷静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除了诸葛亮,我还特别喜欢赵云。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持长枪的形象深入我心。他不仅忠诚、勇敢,还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他答应要保护的人,就一定会守护好,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书里有许多的英雄人物,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魔丸与大圣

乌嘉林(证号2515304)

近期读完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书中的精彩情节让我爱不释手,其中第四回“大闹天宫”的打斗场景,更是让我印象最深。

玉帝听闻孙悟空扰乱天宫,即刻派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带领天兵天将去捉拿。当时孙悟空正和众猴孙在花果山嬉闹,忽然一道金光划破天际,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披混天绫,威风凛凛地现身。

“变!”哪吒大喝一声,瞬间化作三头六臂,六件兵器齐挥,朝孙悟空猛冲过去。孙悟空暗忖:“这小哥倒有几分本事。”随即也喊了声“变”,同样变出三头六臂,金箍棒一晃化作三根,与哪吒缠斗起来。

二人各展神通,斗了数十回合难分胜负。哪吒的兵器化作万千虚影,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幻出重重棒影。关键时刻,孙悟空眼疾手快,拔下一根毫毛变作自己的模样,手持金箍棒迷惑哪吒,真身却悄悄绕到哪吒身后,一棒朝他左臂打去。哪吒虽察觉风声急忙闪躲,仍被打中,只能忍痛逃走。

每次读这段情节,我的心都跟着起伏。哪吒的威猛、孙悟空的机灵,都让我觉得《西游记》太过精彩,难怪它能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大圣,你真了不得

戴珺逸(证号2527733)

这几天,我沉浸在《西游记》的奇妙世界里,仿佛跟着师徒四人踏上了西行之路。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考验都充满惊险,却始终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最终成功抵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在这师徒四人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的本领实在太厉害:不仅有能辨善恶的火眼金睛,还会七十二般变化,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个筋斗云翻出去,就能飞出十万八千里,速度快得让人惊叹;更别提他那根如意金箍棒了,能大能小,大的时候能撑破天空,小的时候能藏进耳朵里,一棒子打下去,连东海都会跟着颤抖。每次师父被妖怪抓走,孙悟空总能冷静下来想办法,要么去请各路神仙帮忙,要么自己设法救出师父,从不会轻易放弃。

师徒四人一路上遇到了那么多困难,有凶狠的妖怪,有险恶的环境,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始终朝着“取得真经”的目标前进。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西游记》这本书既好看又有道理,让人看了还想看。

红楼碎梦

吴芊豫(证号2527750)

传说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唯独剩下一块顽石留在青埂峰下。日子久了,这块石头竟修炼出了灵性。一天,一僧一道途经峰下,说起红尘中的荣华富贵,石头听了,动了凡心,苦求二仙带它到红尘中去。僧人携它入世,于是便有了《红楼梦》这个故事。

故事里最让人难忘的人物,要数林黛玉。她从小体弱多病,却聪明伶俐,才情出众。有一次,元春让大家作诗,别人都在苦思冥想,唯她独自悠闲,等到时间快到了才提笔,结果写得比谁都好。

黛玉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她在贾府虽然衣食无忧,却总是感到寄人篱下的孤单。有一回,贵妃赏赐端午节礼物,宝玉特意把自己那份送给她,她却让丫鬟退了回去。第二天宝玉问她原因,她轻声说:“我没那么大福气消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哪玉的……”一听到“金玉”二字,宝玉急得直发誓。原来,他们心里都装着对方,可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他们的感情注定充满坎坷。

最终,在宝玉被骗与宝钗成亲的夜晚,黛玉焚毁了所有诗稿,含泪离世。整部《红楼梦》就像一场绚烂而虚幻的梦,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极盛,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终局,令人不禁为其中人物的命运叹息,也为那时代中难以挣脱的桎梏深深思索。

读《三国演义》有感

周梓诺(证号252774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演义》里,善良仁慈的刘备、英勇善战的张飞、忠义勇猛的关羽,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让我着迷。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空城计”故事中,蜀军士兵的数量极少,难以抵抗强大的魏军。但诸葛亮挥了挥羽毛扇,用手捋了捋胡子,胸有成竹地让士兵们不要着急。魏军浩浩荡荡地杀过来时,看见城里空荡荡的,只有诸葛亮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着古筝。这琴声时而响彻云霄,时而十分轻柔。魏军一看,以为有诈,结果就撤兵了。还有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用扎满草人的船诱骗曹操射箭,最后不费吹灰之力从曹操那里“借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用他沉着冷静的心态和机智的头脑,帮助刘备打下江山,还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我喜欢诸葛亮,是他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需要智慧,在十万火急时也要冷静。

读《红楼梦》有感

沈钰涵(证号2527743)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红楼梦》,里面的一位主人公十分触动我。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出自林黛玉的《葬花吟》。林黛玉用花比作自己,感叹自己无人怜惜。因为家庭变故,她投奔金陵外祖,在荣国府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有着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却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看到林黛玉因为误会而和贾宝玉产生隔阂,最终含恨而终时,我非常难过。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经历。“十一”假期,我和表妹点点在游乐场玩,我不小心把她的气球放飞了。她很生气,认为我是故意的,于是我们互不理睬。我心里十分难过,想起了林黛玉,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我鼓起勇气,主动向点点解释,并给她买了一个新的气球。点点也说:“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误会你。”和好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沟通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多沟通,这样才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

成长的取经之旅

杨岚晴(证号2527746)

盛夏的午后,窗外的蝉鸣织成一张热闹的网,我捧着《西游记》沉浸其中,直到最后一页轻轻合拢,那些降妖除魔的故事仍在心头翻涌——这不仅是一本神话书,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团队的力量,也照见了每个人成长路上该有的模样。

四位性格鲜明、携手西行的取经人,他们就像一支神奇的冒险小队,队长唐僧心地善良、信念坚定,虽然有时会被妖怪的伪装蒙蔽,但他取经的决心从未动摇。我最喜爱的是孙悟空,他怀有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那双“火眼金睛”总能看透一切伪装,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大多靠他才能化险为夷。猪八戒虽然有不少缺点,比如好吃懒做、胆小、没有担当,但他也给多灾多难的取经之路带来了许多欢乐。而默默付出的沙僧,就像团队坚实的后盾,任劳任怨,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他的忠厚可靠守护着每一个人。

最让我揪心又感动的,是“三打白骨精”的章节。白骨精三次变作凡人,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可唐僧却只看见“人命”,看不见 “妖气”,紧箍咒念得悟空头痛欲裂,那句“你这泼猴,快回花果山去”更是像刀子一样扎在悟空心上。可即便如此,当唐僧被白骨精掳走、八戒去花果山求援时,悟空还是毫不犹豫地赶了回来。那一刻我忽然懂了:真正的担当,是哪怕被误解、被伤害,也依然守着最初的承诺。

合上书,窗外的蝉鸣依旧,我忽然看清了自己的“取经路”——那些解不出的数学题,是“难题妖怪”;那些不想坚持的晨练,是“懒惰妖怪”;那些遇到挫折就想放弃的念头,是“怯懦妖怪”。而唐僧的坚定、悟空的智慧、八戒的乐观、沙僧的执着,不正是打败这些“妖怪”的法宝吗?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取经”之路,不必怕路上的风雨,只要带着初心、扛着勇气,终能取到属于自己的真经。

学习武松“打虎精神”

王李谦(证号2527738)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给我的印象最深。

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情节。他途经景阳冈时,走进一家挂着“三碗不过冈”招牌的酒家。即便店家再三劝阻,他仍连饮数碗烈酒,独自上冈。途中,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突然扑来。危急时刻,武松丝毫不慌,灵巧躲过老虎的进攻。哨棒被打断后,他索性赤手空拳,死死揪住虎头,猛击老虎要害,最终将这只猛兽制服。这份直面险境不退缩的勇气,深深打动了我。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碰到一些“拦路虎”,很多时候会选择临阵退缩,不敢应对。我要学习武松打虎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慌张、不退缩,勇于挑战,勇敢应对,努力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打虎英雄”!

2025-10-21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41618.html 1 3 “童”品名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