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了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在这份榜单中,有不少入选者来自宁波高校,为此,宁波多所高校也于近期陆续发布“喜报”,介绍了本校学者入选该榜单的情况。其中,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喜报”尤为亮眼。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吴正彬
A
甬城高校入选人数
屡创新高
据了解,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大规模科学家影响力标准”,该榜单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基于其论文被引用总次数、单一或第一作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等综合参数,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该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两部分,每年更新,2025年版本为第八版。
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共有超12000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超31000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共有超600所中国内地高校有学者入选。
记者梳理发现,宁波高校有超200位学者入选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三所高校是“主力军”,分别有92位、43位、56位学者入选榜单。
而且,这三所高校入选人数近几年都呈逐年增加趋势:
宁波大学从2023年的68位,增加到2024年的83位,再增加到2025年的92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从2023年的23位,增加到2024年的36位,再增加到2025年的43位;宁波诺丁汉大学则从2023年的21位,增加到2024年的40余位,再增加到2025年的56位。可以说,增幅还是比较大的。
除了以上三所高校外,宁波还有几所本科院校的表现也不错,比如宁波工程学院有8名学者上榜,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有4名学者上榜,浙江万里学院有6名学者上榜。总的来说,宁波高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学者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速可观。
B
“基础”与“热门”并举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涵盖22个领域和174个子领域,既包括“基础”(知识驱动和学科支撑)的领域,如物理学、化学、数学等,也包括“热门”(应用驱动和资源集中)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环境科学等。
就宁波高校的上榜学者而言,他们覆盖的领域同样很广,不仅体现了宁波高校在高层次学术人才队伍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成效,也为推动学术研究与区域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院士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他聚焦的是理论物理研究,在两个榜单的细分领域排名分别是43和30,足见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叶军教授连续多年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他在工程管理、机器人与自动控制等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魏苏淮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理论计算研究,是国内学者中发表物理学顶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最多的学者之一。曾文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分析以及多媒体通信和安全等,在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还有陈掌星、沈捷、张东晓等大咖,分别作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下水文学、数值分析和科学计算等领域的知名专家,都是各种榜单的“常客”。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上榜学者,亦是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并且也不乏连续多年入选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领域大咖邱国平等。也有杰出的青年教师,如浙江省领军人才李灏楠、担任六种主要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的Sadia Jamil等。这些学者的研究方向涵盖人工智能、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网络电信、电子与电气工程、环境科学、分析化学、应用物理等,与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紧密相关。
C
从高校到城市
打造顶尖人才“沃土”
近年来,宁波高校在顶尖科学家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尤其在自主培养国家级高端人才和全球排名靠前的顶尖科学家数量上表现突出。
宁波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代表,其顶尖科学家的规模和层次均实现快速提升。2023年,该校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杜时贵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宁波市自主培养两院院士“零的突破”。此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青年才俊亦不断涌现。
今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正式获批建校。该校自筹建以来便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引进培育海内外顶尖人才,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截至今年9月,该校已建有一支100位PI(教研序列教师)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16位院士、52位国家级人才。
宁波诺丁汉大学则凭借其独特的国际化优势,在顶尖科学家占比和科研影响力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该校每7位科研教师中就有1位是“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目前在校学术教师100%具有国际一流高校执教、科研或业界工作经验,国际化师资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也瞄准某些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引进和培育相关学科的领军人才,快速提升特定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宁波高校在顶尖科学家培养上取得的成就,不仅与高校内部的有效机制息息相关,也与市级层面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近年来,为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宁波通过深化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迭代升级甬江人才工程,加快聚集世界一流顶尖科学家;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挥宁波大学等高等院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谋划建设一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总的来说,宁波高校通过“内外结合”的策略——外部依托城市层面的政策与投入支持,内部建立高效的人才引育和科研创新机制,在顶尖科学家的培养和集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影响力持续提升。未来,随着更多优秀学者的加入和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宁波高校将继续推动诸多关键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助力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