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金挺)“连日阴雨,山路湿滑,伏虎山上9万公斤的香榧果怎么摘怎么运输?”近日,驻扎在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锦溪村的科技特派员刘毅向“娘家”——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求助。与学校结对18年的锦溪村当前遇到了大批香榧果“人力不够,运不出来”的难题。
“为了守住香榧好品质,我们每年雇工人除草、采摘,但现在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即便有人能采摘,也背不动。”锦溪村党总支书记毛金君为难地说。锦溪村种有香榧2500余亩,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香榧连片种植基地。今年9月,有40多名雇工参与采收,但要把每袋35公斤左右的香榧果从基地运出来,是个不小的工程。如果不能及时运出来,会影响香榧的新鲜度。
这个香榧运输的难题传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下就“有解”了。
9月23日,该校商学院带来了“好家伙”——两架极飞农业无人机P150Pro,一架就能单次运载75公斤。18名无人机应用微专业的师生,其中“一师一生”拥有CAAC多旋翼超视距机长执照。在他们的助力下,两架专业无人机来回30余趟,共运载4200余公斤香榧出山,减少了约5名工人一天的背运量。毛金君对此深表感谢,他说:“没有学校一次次的助力,就不可能有锦溪村的香榧招牌。”
据悉,香榧籽是营养丰富的上等干果,主要产于500米左右海拔高度的浙江山区,它生长缓慢、投资期长,成熟一次需要3年时间,从种下苗木到挂果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号称“干果中的爱马仕”。
当天,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延续去年传统,将劳动教育课堂开进锦溪村香榧林。和往年不一样的是,这次一批学习无人机微专业的师生主动上山,凸显了专业赋能,将普通的劳动教育升级为“专业+劳动教育”课堂。师生们把乡村振兴的林场变成了劳动教育的现场和专业实践的场地,除了用无人机解决物流运输问题,还有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师生技能组团,一起打响锦溪村香榧林“绿色银行”IP。
今年6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宁波市首个无人机应用微专业。该微专业以服务宁波市低空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为核心定位,由商学院、国际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联合建设,中科星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学院协同、七企业共建”办学格局。学生参加三个学期的学习,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可胜任无人机飞控手、航拍操控员、行业应用技术员等工作,同时具备向无人机编程、测绘、人工智能集成等方向拓展的潜力,首批有80名学生。
“微专业突出‘微而精’的特点,以短周期、模块化课程快速响应社会用人需求。”该校商学院院长胡坚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