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书香为伴,思绪飞扬。相信你一定邂逅了一本本好书,它们或许带你穿越时空,或许让你与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又或许让你对世界有了新的发现。此刻,请提起笔,化身小小书评家,与我们分享你独一无二的阅读之旅。不必拘泥于形式,写下你最真实的笑与泪、思与悟。让我们透过你的文字,一起感受阅读的力量,交换彼此眼中不一样的世界。
从依赖到独立的蜕变
指导老师 胡春波
——读《老虎啸风》有感
韩依宸(证号2515440)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一气呵成读完了任林举的《老虎啸风》。书中四只小虎从依赖母亲到独当一面的蜕变,让我深受触动。
母虎啸风的孩子们个性鲜明:从容的无离、活泼的燎野、机警的纯决、缜密的卡索。起初,它们只会笨拙地模仿母亲狩猎,卡索曾因爪子打滑错失猎物,只能依赖母亲投喂。历经数次失败后,它们学会观察改进,在打闹中练习爪牙,终于能迅速捕猎,遇险时也能冷静应对。
更动人的是心智的成长。幼时,它们怕雷声、遇黑熊就逃,还会为抢食打闹。挫折中,它们逐渐蜕变:落陷阱不再哭泣,遇难关学会思考。成年后,它们懂得克制——对同类“威慑而非杀戮”,遇领地入侵先护幼崽再反击。
使命感的升华最令人震撼。最初它们只为“吃饱”“安全”争抢,长大后却学会守护:为幼崽与敌人死斗,替老母亲巡视领地,狩猎时“留有余地”,懂得索取有度。
小虎的蜕变,是技能、心智与使命的进阶,从守护自身到守护族群,最终与自然共生。这让我明白,成长便是在挑战中突破,终能从依赖走向独立,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火星拓荒者》读后感
皮灵曦(证号2520197)
《火星拓荒者》里,红棕色地表上的嫩绿小麦苗总让我难忘。它们朝着人造光源弯腰,像极了书里的宇航员——身处绝境,却憋着把日子过成春天的劲儿。
老工程师王爷爷的故事最让我感动。在火星工作15年,头发比火星沙还白,却自称“最年轻的人”。培育仓温度失控时,他光着脚在滚烫的地板上跑,脚背烫起水泡也不吭声。后来才知,他的孙子总举着满分试卷等着和他视频。原来勇敢藏在家人牵挂里,像妈妈早起做早饭,再累也说“不困”,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的“拓荒精神”。
书里说,人们在火星喝到自种豆子榨的豆浆时,都尝出了地球味。这让我想起科学课种植角:绿豆芽总烂根,我们慢慢学会控水量,看它们冒白芽时,大家都拍手欢呼。原来“拓荒”不必去遥远星球,做好小事、克服困难,就是在生活里“开拓疆土”。
如今路过操场,总会想起火星的人造森林。或许未来我真能登上火星,我会带包家乡泥土,种下种子。就像书里说的:梦想不怕远,怕的是没播下种子。我们这些小学生,不正是带着满包“梦想种子”的拓荒者吗?
砥砺前行 勇攀高峰
——读《勇攀青海玉珠峰》有感
罗婧希(证号2520201)
暑假里,《勇攀青海玉珠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彭绪洛是知名科普科幻作家、探险旅行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徐霞客”,已出版百余部作品,屡获殊荣。
书中详尽记录了攀登者征服玉珠峰的历程。作者带我们领略冰川纵横、冰塔林立的冰雪奇景,体验高寒高原与狂风暴雪对身心的极致考验,更展现了攀登者无畏艰险、以钢铁意志超越自我的精神。他们面对极端环境时的勇气、团队协作的力量,深深触动了我。翻开书页,仿佛能随他们一同踏上那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旅程,感受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梦想的执着。
这让我领悟到,学习之路亦如登山,从来没有坦途。途中的难题,正如攀登时的冰裂缝与暴风雪。我们不能畏惧退缩,唯有怀揣信念,凭借智慧与坚持,才能尝到成功的甘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历经考验、持之以恒,方能实现梦想。
砥砺前行是对每个人的鞭策。让我们以攀登者为榜样,勇敢面对学习中的挑战,用智慧和毅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攀登知识的高峰,不断超越自我。
《草药精灵》读后感
于诗淼(证号2520174)
这个暑假,《草药精灵》带我走进了一个奇幻又深刻的世界。
书中的远古植物超乎想象:枝干如小山,藤蔓似巨蟒,叶片能遮天蔽日,还有性格、会思考,甚至能奔跑施法。女娲为此造出特殊朱鹮——草药精灵,它羽毛雪白,翅尾赤红如火焰。
主人公自幼被怪病折磨,多年服药无效。妈妈缝的草药精灵布偶突然开口,邀他共救母亲,一场冒险就此展开。他们遭遇变异的石斛、白芨等凶狠阻碍,却始终未放弃,最终成功救出草药精灵的妈妈。
全书围绕《药王经》展开,让我知晓草药不仅能治病,更是自然的馈赠。但杜仲被扒光皮、名字按“能包多少皮”来取的情节,让我真切感受到草药的痛苦,也引发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变异植物与草药精灵的战争,源于首领草屋的嫉妒——它不满女娲“偏心”。这让我明白,嫉妒会扰乱判断,遇事需了解前因后果,才不会被偏见裹挟。
合上书,奇幻冒险、草药悲鸣与人性拷问仍在心中回荡。《草药精灵》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自然的神奇与脆弱,学会以包容心态看待世界,真是份特别的暑假礼物。
读《莱特兄弟》有感
●读一本好书,如同在黑暗中点燃明灯,能照亮前行的路。薛涛先生的《莱特兄弟》,便是这样一本让我深受触动的书。
书中,莱特兄弟从小痴迷机械,开明的父母始终保护着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他们日后成功的重要基石。他们拆解旧时钟、组装车床,更沉迷于飞行研究,阅读海量书籍、借鉴前人经验,经历数千次枯燥实验,甚至在试飞中多次受伤,最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最棒的飞行器》一章让我尤为震撼。首次试飞后,他们曾遭陆军总部拒绝,却坚持在市区上空飞行以唤醒大众对飞行的认知。威尔伯在法国表演时,面对质疑与挑战始终沉稳从容,用实力赢得欢呼与敬佩。他们全身心投入飞行事业,那份执着与毅力令人动容。
这让我明白,学习中遇到的奥数难题、文言难点、难背单词,就像莱特兄弟面对的飞行器故障。从前我会退缩,现今我会冷静去寻找解法。
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再坎坷的路也能跨越。
傅亦萱(证号2520195)
●暑假里,《莱特兄弟》带我走进了一对传奇兄弟的世界。哥哥威尔伯与弟弟奥维尔自幼热爱机械,奥维尔曾偷偷跑到叔叔家学机械,父母非但不责怪,反而支持兄弟俩一同钻研。他们从发明印刷机、制造自行车起步,逐渐将目光投向蓝天,一步步向滑翔机、飞行器迈进。
为了人类飞天的梦想,他们钻研前人经验,在失败中摸索。数千次试飞里,兄弟俩多次坠落受伤,却始终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质疑,他们不作辩解,只专注于改进飞机性能,对飞行的热爱如永不熄灭的火焰。
最触动我的,是奥维尔驾机升空的瞬间:引擎轰鸣中,飞行器滑向天空,银白机翼闪着光,观众屏息凝望。那一刻,人类终于征服蓝天,我的心也跟着汹涌澎湃。
这让我深感惭愧。学习中我总怕吃苦,遇题不愿钻研,稍受挫就放弃,甚至抄答案应付,成绩也因此下滑。莱特兄弟教会我,要养成勤思考、爱钻研的习惯。
原来,伟大始于看似疯狂的梦想。莱特兄弟用行动证明:只要信念坚定、勇往直前,再疯狂的梦想也能成真。
罗钰佳(证号2520188)
●读完《莱特兄弟》,莱特兄弟的故事如一束光,照亮了我对梦想与坚持的认知。
书中,父亲带回的飞翔玩具在兄弟俩心中种下飞行种子,无垠的蓝天成了他们的向往。尽管家境窘迫、屡遭嘲讽,他们仍一边经营自行车铺维生,一边研究飞行原理,反复实验。从无数次失败到动力飞机翱翔蓝天,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
他们的坚持让我震撼。回想自己学画画时,因线条画不直、色彩不协调就打退堂鼓,画笔被搁置,对比之下,我深感惭愧。莱特兄弟面对失败从未放弃,终以坚定信念改写历史。
成功更源于他们的合作:威尔伯思维缜密、重理论,奥维尔动手能力强、善实践,优势互补让他们携手前行。这让我明白,团队需相互信任才能发挥最大力量,固执己见就会影响合作。
如今飞机已成主要交通工具,这离不开莱特兄弟的创造。他们证明,只要心怀梦想、全力以赴,再疯狂的想法也可能实现。我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合作中学会倾听,为梦想拼搏。
陈校铤(证号2520187)
●读完《莱特兄弟》,我的心像装了螺旋桨般高速转动。这对普通美国兄弟用点滴积累,让人类插上钢铁翅膀的壮举,让我懂得:兴趣如火柴,能点燃生命的绚烂烟火。
书中细节格外动人:童年在母亲病床前组装橡皮筋飞机,青春在自行车铺造滑翔机,租海边荒滩试飞的窘迫历历在目。最难忘“飞行者一号”首飞日,凛冽海风中五次试飞——推动操纵杆时颤抖的手,帆布机翼被吹得呼啦啦响,像极了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协奏曲。
维系梦想何其不易!发明失败后,他们仍用每月15美元来自自行车铺的微薄收入坚持试验。初春寒潮里,两人蜷缩在修理间,就着煤油灯调试零件,冻僵的手指要在火炉边烘半天才能动。第一次试飞成功时,奥维尔用结冰的手摁下怀表计时——原来奇迹是这样一寸寸量出来的。
最触动我的,是报纸将成功贬为“公鸡下蛋”时,他们不气馁,载着飞机四处展示。正如第四次试飞机翼蒙皮扯破,老维修匠迈克默默缝补,沉默里藏着多少信念。
书里那张泛黄的家书照片总浮现:父亲提醒“别忘了去墓地看母亲”。或许正是这份温情,让他们在黑暗中始终心存亮光。正如奥维尔所说:“沙滩留足迹固然妙,飞向天空见更美的日出,才不枉此生。”
高文彬(证号25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