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编课让传统文化“活”在指尖

小记者展示做好的扇子。

9月14日,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以“关工助力乡村青少年成长成才行动”项目为依托,联合现代金报小记者团,在浙东大竹海自然教育基地举办了“探秘竹海,传承竹艺——亲子共赴竹文化之旅”自然教育研学活动。50组家庭分上下午两场,在浙东大竹海的翠绿景致中,亲手体验非遗竹编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万建刚

活动一开场,竹编老师就带着满肚子的“竹故事”登场,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们国家的竹编可有年头啦,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老祖宗就用竹子编东西用啦,现在这手艺还火到了国外。”老师的话刚落,台下小朋友们眼睛都亮了,纷纷凑到前排,想看看这神奇的竹编到底怎么编。

只见老师举起一捆青竹条,笑着说:“大家闻闻,这竹条还有股清香呢!它特别有韧性,不容易断,编扇子正合适。”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先把22根竹条一根根平铺好,并用白色胶带在底部固定住。这让不少小朋友犯了难——竹条像调皮的小泥鳅,怎么摆都歪歪扭扭。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301班张倍萌小朋友急得鼻尖都冒了汗,小声嘀咕:“哎呀,它们怎么一点都不听话呀,我想把它们排整齐,怎么总歪呢!”

这时,张倍萌的爸爸笑着接过竹条,手把手教她:“别急呀,咱们跟着老师说的‘挑二压二’口诀来,慢慢弄。你看,先挑起来两根,再压下去两根,是不是就顺啦?”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张倍萌深吸一口气,指尖慢慢跟上节奏,原本“调皮”的竹条渐渐变得听话,扇面的纹路也一点点清晰起来。

扇面编好后,就到了“创意时间”。

有的亲子组合剪出带着仙气的“飞天羽扇”,有的把扇面剪成一朵绽放的梅花。大家拿着白色包边条仔细包边,再把扇柄固定,一把把独一无二的竹编扇就诞生了。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对着阳光看扇面的纹路,有的凑在一起互相“炫耀”,脸上的笑容比竹林里的阳光还灿烂。

活动结束时,浙师大附属宁波高新区求精书院302班的张轩宁蹦蹦跳跳地跟记者分享:“太有意思啦!刚开始我总把竹条编错,急得都想放弃了。后来妈妈跟我说‘慢慢来,别急’,我就静下心一点点试,没想到真的编好啦!原来不管是编扇子还是学习,只要不着急、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北仑区绍成小学魏于斯小朋友的家长也笑着补充:“平时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这次不仅让孩子了解了非遗,还拉近了我们和孩子的距离。看着孩子拿着自己做的扇子那么开心,我们也觉得特别有意义。”

2025-09-16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35976.html 1 3 非遗竹编课让传统文化“活”在指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