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换班主任了?”新学期报到的当天晚上,象山县丹城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马依冉的家长听到孩子的话,心里“咯噔”了一下。
迈入新学期,因老教师退休、岗位调整等原因,“老师上新”的情况在校园里屡见不鲜。而“老师换了”的背后,既有家长包含忧虑和期待的复杂心情,也有接手新班级的老师的忐忑与努力。孩子与新教师磨合的故事,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缓缓铺开。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丁王如意
A
家长心声 理解中藏着“小顾虑”
“不是不理解学校的安排,但孩子刚适应了一个老师,又要开始新的熟悉过程,总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马依冉家长的顾虑很具代表性。
这位家长告诉记者,这是孩子上学两年多来遇到的第三位班主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位临退休的老师,二年级下学期换了班主任。如今刚升三年级,又迎来了从六年级转任的新班主任储颖。
起初,她不仅担心新老师会改变孩子已有的学习习惯,还悄悄琢磨,“新老师这么年轻,以后要是结婚、生娃,是不是又会换?”直到孩子回家兴奋分享“老师有积分机制,表现好能换礼物,我现在上课特别认真”,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采访中,多数家长表示能接受换老师,但“怕孩子不适应”的担忧普遍存在。
一位家长提到,此前孩子的班级换过英语老师,“新老师的教法和前任差别较大,孩子一下子没跟上,之后英语成绩就下滑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让她对换老师这件事心有余悸。也有家长直言“底线很简单”:“只要老师教得好,孩子喜欢,我们肯定支持;但要是换了之后孩子抵触、成绩下降,做家长的难免会焦虑。”
也有家长主动做起“桥梁”。
宁波市华天小学三年级的家长们,在新班主任王紫萱接手后,有的在报到当天主动沟通孩子的性格、学习习惯,有的在大扫除时帮忙搭手、趁机交流,“提前让老师了解孩子,也让我们知道老师的想法,心里能更踏实些。”有家长说。不过,当老师反馈孩子上课走神、作业拖沓时,不少家长也会紧张:“怕孩子在新老师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赶紧配合老师及时调整孩子的状态。”
B
新师心态 努力让孩子们尽快适应
面对已成型的班级,“中途接班”的老师们,也有着各自的忐忑与努力。
“第一次当班主任,还是中途接班,怕自己比不过经验丰富的前任老师。”2001年出生的王紫萱接手这个三年级班级,是因为原班主任临近退休,调至其他年级去上课了。报到当天,虽有学生夸新来的班主任“温柔、漂亮”,但她心中也有些焦虑,担心“对学生们太温柔怕没威严,太严厉又怕打击他们”。
而更令她心情出现波动的,是孩子们对原班主任的喜爱。
“虽然孩子们平时没有表现出对原班主任的想念,但只要在学校碰到了,他们就会非常开心地围上去。”王紫萱说,她很好奇以前的班主任是怎么管理班级事务的,怎样才能有这样的人格魅力,“看到孩子们那么喜欢之前的老师,有点羡慕。”
为了快速融入这个班级,王紫萱一次次地向原班主任请教班级情况、管理方法,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更快地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从六年级毕业班转任三年级班主任的储颖,同样面临“节奏调整”的挑战。“六年级侧重学业,三年级得设计更多趣味环节。”为了让孩子们接纳自己,她提前在教室画了“迎接更好的自己”主题黑板报,让每个孩子报到时打卡拍照。
“家长看到照片,能感受到我的用心,沟通时也少了些防备。”储颖坦言,刚进教室时看到孩子们“打量”的眼神,心中难免会紧张,“怕他们怀念以前的老师,不喜欢我这个新面孔”。
相比小学,初三时换班主任更容易令家长感到不安。海曙区外国语学校的徐芸儿,新学期从刚毕业的九年级“转战”另一个毕业班当班主任。“只带一年,要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信任、家长放心,前期准备得做足。”因此,在学校开设暑期托管班时,徐芸儿就在副校长带领下正式“亮相”,还给每个孩子发了棒棒糖,笑着说“咱们的师生缘分从甜蜜开始”,这样的“初见”让学生们非常开心。
C
专家建议 三方合力,助“磨合”顺利
如何让家长放下顾虑、新师快速融入、孩子顺利适应?宁波市名班主任、海曙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亮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对家长而言,要相信学校的安排,不在孩子面前质疑新老师,多帮孩子发现新老师的优点。比如,新老师批改作业很认真,新老师很幽默,等等。如果遇到问题,建议家长先有礼貌地沟通,不抱怨、不指责,积极配合老师调整孩子的状态。
对新老师而言,首先,要上好“第一课”,用精彩的自我介绍、趣味课堂等吸引学生,可通过小礼物“破冰”;其次,不妨主动向前任老师了解班情,不要急于改变原有的班级学习习惯,用公平的态度、扎实的教学去赢得信任;第三,定期和家长沟通孩子情况,让家长放心。
对学校而言,要正向宣布换老师的消息,突出新教师的优点。班主任要向新老师详细介绍班情,同时也要帮助家长信任新老师。
“换师不是‘挑战’,而是‘新起点’。”张亮说,只要家长多一份信任、新老师多一份用心、学校做好协调,三方形成合力,就能帮孩子平稳度过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