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本次盛大阅兵仪式上,一群来自宁波的身影格外引人关注。她们中,既有土生土长的宁波姑娘,也有正在宁波高校逐梦的学子,还有曾在宁波高校和中学留下求学足迹的往届学生,亲历这一震撼人心的时刻,她们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第一时间向母校传递这份特殊的荣耀与深切的感悟。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李臻 樊莹
通讯员 宋超 韩斌 金挺 仇吉娜 胡俊杰 孔羽涵 叶佳怡
她是宁波大学生刘思苇
“快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
“前排第三个就是刘思苇!气势拉满,又美又飒。”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三学生刘思苇,是宁波高校学生中唯一参加九三阅兵民兵方队的女民兵。
据悉,刘思苇于2021年9月入学,就读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21级英语(空中乘务特色班)专业。在校期间,她加入了学校国防青年先锋组织第三大队,从此,那一抹橄榄绿成了她青春画卷中亮丽的色彩。2022年9月,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她从学校属地慈溪光荣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国旗仪仗队。在驻香港部队的日子里,她深刻感受了忠诚与担当的重要性。
2024年9月,退伍后的刘思苇返校复读,转专业至机械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时转入学校国防青年先锋组织第三大队国旗护卫队,同年,她随队作为学生教练参加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入围全国高校12强。
今年2月,刘思苇经学校推荐,代表慈溪市参加九三阅兵集训选拔,通过了宁波市、浙江省等层层集训考核,最终成功入选民兵方队。
作为今年阅兵场上唯一的全女兵方队,民兵方队备受大家关注。当朝阳洒满阅兵场,刘思苇身着戎装、昂首挺胸,以受阅女民兵的身份站在队列中,接受祖国与人民的检阅。她表示,那一刻所有的汗水与坚持,都化作了难以言喻的荣耀与滚烫的感动,她想起自己曾服役于驻香港部队国旗仪仗队的经历,更想起抗战先烈用生命换来和平,内心充满力量。
“刘思苇去年退役复学后,作为学校第三大队国旗护卫队的学生骨干和学校新生军训的优秀教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训练和国防教育活动,认真刻苦,乐观开朗,是同学们身边的榜样。”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第三大队指导老师周轶男看着电视屏幕,话语中充满赞赏与自豪,“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真谛。”
9月3日上午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还有刘思苇的父母。“她小时候看到电视上的阅兵式,就对成为女兵充满了向往。今天,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为她感到自豪。”刘思苇妈妈说。
“现在依旧心潮澎湃,心情还没平复下来。这个经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刘思苇在阅兵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会将这股精气神带回校园,努力学习,为教育强国、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她是宁波高校的优秀毕业生
当天的阅兵方阵中,身穿迷彩作战服亮相的民兵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值得骄傲的是,在民兵方队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王珏同队友们一起,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人民检阅。
“身为一名民兵方队受阅队员,这段汗水浇灌的岁月让我刻骨铭心。”王珏激动地说,“学院的纪律养成和团队培养为我此次参加阅兵打下基础。日复一日锤炼每一个动作,追求极致的整齐划一,只为能以最昂扬的姿态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此次盛典所展现的国威军威,于我而言,是亲身参与的荣光,更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磅礴回响。我将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5年前,王珏被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景观生态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录取,同年9月参军入伍。两年后,王珏退役复学。班主任韩斌介绍,王珏当时是学院里唯一的退役女学生,一来就被选为班级纪律委员,在她的带领下,43名同学团结成“铁军”,班级每年被评为学院优秀班级,今年还第一个实现100%就业。
在校期间,王珏不仅跟随师生党员服务队深入乡村,以优异成绩完成乡村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还通过学院“卓越人才先锋班”的学习,锤炼出“责任、荣誉、感恩”的职业素养特质。2022年,她在学校人武部协助征兵工作,一做就是一整年。
2023年,她担任学院退役军人协会“初星”小分队负责人,联合校区所在的萧王庙街道开展校内外反诈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她跟随老师走进林间地头,完成多个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专业素养上不断提升,由她带队创作的作品《绿野仙踪·森林精灵的奇幻之境》,融合了红色文化、生态技术与工匠精神,获得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
毕业前几月,王珏作为预备役人员应召回伍,经过严格选拔,正式入选受阅方队。不久后,她以班级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获评2025届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经历了为期半年的封闭训练,从盛夏酷暑到初秋微凉,王珏与战友们每天训练超10小时,累计踢正步近万公里。阅兵现场,她和队友们一起,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新青年的精气神,刻下了新时代职教人技能成才、忠诚报国最生动的注脚。
她在北仑完成高中学业
“老师,我圆满完成了任务!过来向您汇报!”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刚刚结束,宁波市北仑区明港高级中学2018届毕业生地阿拉·阿买江就第一时间从北京向母校的老师发来喜报。
当日,地阿拉·阿买江作为民兵方队成员,以挺拔的身姿和昂扬的精神面貌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地阿拉·阿买江在电话里激动地对班主任说:“老师,你知道吗,我现在只有100斤了……”
170厘米的高个子,100斤的体重,背后是数月高强度集训。
说起入选民兵方队过程,地阿拉说:“整个过程是对生理与意志力的极限考验。”
经历初期筛选、集训淘汰、全程考核几个阶段,最终只有心理素质过硬、动作完美无缺的队员才能走上阅兵场。
地阿拉来自新疆,她曾深情地说,非常感恩有机会能来到北仑求学。在明港高级中学求学的日日夜夜里,她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从预科到高三的学业。
地阿拉曾于去年年底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并分享了大二那年在深圳大学应征入伍的经历,她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秀的体格顺利通过各项考核,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陆军战士。服役期间,她曾数次获得嘉奖。
她用精准指挥礼赞盛世中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由首都40所高校3000名学子组成的广场合唱团,在军乐团伴奏下唱响经典,《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7首抗战歌曲带领人们重温峥嵘岁月。
这些合唱团成员大多是非专业演唱者,然而他们却以完美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背后,站在合唱团正前方轮流参与的20位分指挥功不可没。其中,来自宁波外事学校16级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现首都师范大学新研三学生陈思姚,便是其中之一。
“我刚回看了九三阅兵盛况,还是特别激动!看到整齐的方队伴随着我们演奏的音乐稳步前进,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心中满是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位“00后”宁波姑娘兴奋地说。
谈到此次担任分指挥的经历,陈思姚表示,机会源于今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的招募选拔。
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她从5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个珍贵的机会。“作为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能有机会站上这样的舞台,发挥自己的专长,我感到既幸运又激动。”此后,陈思姚便投入到长达四个月的日常训练、天安门合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中。
2021年,陈思姚曾在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站上天安门广场的分指挥台。“这次的经历很不一样,是我参与广场合唱中难度最高的一次,也是极具挑战的一次。”陈思姚说,“因为是3000人的广场合唱,指挥的动作需要更精准,手臂抬起的高度都得一模一样。”
她提到,指导老师会用两根线划定动作边界,指挥时的抬手高度绝不能超出这个范围,手部的宽度、高度还要用尺子仔细测量校准。大家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打磨动作,形成肌肉记忆,直到把每一次挥拍的误差都控制在一毫秒之内,确保分毫不差。
“作为分指挥,我们要‘站如松’,是合唱团的精神支柱。每一次呼吸的节奏,每一个起拍与收拍的时刻,都必须精益求精。”陈思姚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们还经历了无数次的合练,大会开始的前一晚,陈思姚还和大家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最后的合练,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训练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不仅是一次指挥任务,更是一堂终生难忘的‘大思政课’。”陈思姚感慨道。看着武器装备驶过、方队迈过广场,那种民族自豪感是刻进骨子里的。未来她不管在音乐道路上走多远,都会记得此刻的感动。
谈到陈思姚,宁波外事学校艺术部副主任、钢琴教师张炎龙满是赞许:“她是我入职后带的第一届六年制学生。在她身上,我总能看到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正是这份对艺术的纯粹热爱与执着追求,支撑着她在专业道路上不断突破、稳步前行。如今她能凭借实力参与到这样意义非凡的大会中,我真心为她高兴,也为她感到骄傲!”
她日均挥拍近两万次
在合唱团中,还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宁波姑娘——20岁的唐以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级本科生。
“当指挥《歌唱祖国》时,我站上指挥台,飞机正好从我头顶飞过。那一刻,我的泪水已经在眼眶打转,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唐以萱回想起前一天的场景,依然颇为激动。
从入选分指挥到正式演出,只有120天。唐以萱经过多轮选拔,成为20名分指挥之一。她所在的团队累计训练时长30840分钟,日均挥拍近两万次。
“我们要做到挥拍的高度、宽度、力度完全一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她说。
唐以萱,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小学就读于宁波市孙文英小学。
“她灵气又好学,不仅是大队委员,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面发展之星’。”班主任沈璐回忆说。音乐老师任涵琼也印象深刻:“唐以萱是合唱队核心,不但唱得好,还常帮助同学。”
初中,她进入宁波市第十五中学,担任班长和学生会文娱部长。班主任黄莹萍说:“她主持活动沉稳大方,是校合唱团主力。”
高中,唐以萱考入宁波市第二中学。在二中,她不仅担任校学生会主席,还是阿卡贝拉合唱团团长。
在班级管理方面,她的能力有目共睹。她的高一班主任钟爱萍表示,唐以萱是她最得力的助手,在班级学风建设中,她贡献突出,同时还能积极协助其他班委开展工作。
说起唐以萱在学校时的艺术表现,她的班主任王雨奇依然记忆犹新:“高二艺术节,她在《烈火中的永生》中饰演江姐,让我印象深刻。”
也是在那一年,在父母和学校老师的鼓励下,唐以萱决定选择音乐专业,开始准备艺考。
艺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完成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还要兼顾学业,很多时候都是早上6:00起床开嗓、练琴,一天练习七八个小时。
“还好有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更好地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唐以萱说。
“这些经历让我现在更有信心站上讲台、站在指挥台上。”唐以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