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凉 50人接棒

交接会现场。

不是奔赴远方,是走向一群等待被看见的孩子。8月15日,宁波市东西部协作第二批“组团式”教育帮扶新老教师交接会现场,掌声、鼓励与感动交织。第一批87位优秀校长和教师载誉而归,第二批50位优秀校长和教师接过“接力棒”,即将启程前往四川省凉山州13所帮扶学校,开启为期一年半或三年的教育帮扶征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文 张培坚/摄

50位“接棒人”集体亮相

首次集体亮相,这群“接棒人”说:“这是一场双向的成长与学习。我们一定不负嘱托,把宁波先进的教学经验深植凉山大地。”

这支队伍,有教龄近30年的“老兵”,也有活力满满的90后。临行前,他们齐聚一堂,听“老战友”分享经验,交流对当地教学的思考与规划,为接下来的帮扶积累宝贵经验。

为何援凉?准备做些什么?每位老师的回答各异,但相同的是那份滚烫的情感。“今天站在这里,心里挺忐忑的,总觉得自己能做的有限,不过是循着前人的脚印,续上一份牵挂。”即将前往雷波中学的象山中学英语老师王莹莹的发言真挚动人,“支撑我迈出这一步的,是身边的温暖,是宁波与凉山从未断过的帮扶情谊。”

十年前,王莹莹老师在朋友圈看到学生转发的一则支教故事,触动很大。大山里的孩子香香,每天走一个多小时山路上学。支教老师离开时,她与老师“拉钩”,反复确认“还会再来吗”。此后王莹莹和同事、学生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捐款捐物。“这些年,看着学生们纷纷投身支教项目,我的内心深受感动,一直渴望能亲自走进大山,为那里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即将成行,她说,“支教是一群人的同行,我只想上好每堂课,让孩子们知道山外有人惦记他们。如今爬过的山路,终将成为他们眺望世界的台阶。”

队伍中还有一群带着青春与朝气的90后教师。即将前往美姑县中学支教的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严巧威老师说,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支教梦,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同样是在高中任教,他了解到,目前四川省和浙江省在体育高考项目上有一些区别,而他也准备在摸索中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带过去。“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兼班主任老师,过去8年,我培养了10余名二级运动员,并且多名学生通过体育考上了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心仪的大学。”他期待未来的一年半,自己能用专业帮助到同样热爱体育的凉山孩子,“让他们知道,体育不仅是爱好,更是通往远方的另一条路。”同是90后的宁波市惠贞书院政治老师许奕人,即将赴越西中学任教。她期待带来“不一样的思政课”,“‘大思政课’不止于课堂,我想在课堂外多些探索。”

让宁波教育经验在凉山生根发芽

“东西部协作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宁波教育的经验、理念与凉山实际结合,让优质教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第二批“组团式”教育帮扶领队、宁波四中副校长、喜德中学校长朱振伟表示,接下来,50位宁波教育人要让宁波教育的“务实、创新、开放”,与凉山人民的“坚韧、淳朴、热情”相遇,碰撞出更美的教育风景,“我们定会接好接力棒,带着满意的成果归来!”

现场,还举行了新老校长代表签字交接仪式。宁波四中党委书记、第一批“组团式”教育帮扶凉山州领队、原喜德中学校长房鹏,慈溪上林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原布拖中学校长潘启超,宁波第二技师学院老师、原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支教教师郑小龙等第一批“组团式”教育帮扶凉山州校长和教师代表相继作了发言。

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胡刚强寄语道,新一批教育帮扶团队要传承好“老队员”的宝贵经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扎根凉山、倾情投入。“希望大家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用心感受、用情投入,在服务凉山教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收获成长、收获友谊、收获人生新的高度,实现帮扶从‘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共赢’。”

2025-08-19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31249.html 1 3 教育援凉 50人接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