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困难重重 “小妖怪”们却越挫越勇

浪浪山小妖怪让家长落泪让孩子欢笑

放映结束,观众仍沉浸在影片彩蛋的惊喜中。受访者供图

“小猪妖的箭羽被大王踩碎时,我家娃突然问‘它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没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孩子看懂的比我们想的多。”这两天,热映影片《浪浪山小妖怪》成了很多宁波家长手机朋友圈里的“刷屏担当”,而孩子们截然不同的观影反应,则引发一场关于故事如何照进孩子的真实生活、亲子间如何借银幕对话成长的思考。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看过影片的家长、儿童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樊莹

A

“80后”妈妈看哭了:

或许不必给孩子过早地灌输“闯荡的艰难”

影片《浪浪山小妖怪》借用了《西游记》的框架:四个“草根”小妖,假扮唐僧师徒组团西行,踏上了一段荒诞离奇、笑泪交织的取经之旅。

8月16日,家住宁海的郭女士与11岁的女儿悠悠一同看这部影片时,竟然看哭了。她和记者分享了几个深受感触的情节:“小猪妖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荡,却处处碰壁,这种无奈,就像我们怀揣梦想踏入社会,以为能大展拳脚,结果现实却给了重重一击。但小猪妖没有放弃,哪怕被嘲笑、被打压,也依旧为了心中的那束光努力着。它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队取经的冒险,就像我们和朋友一起为了目标奋斗,相互扶持。一路上困难重重,可他们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最击中郭女士泪点的是小猪妖对着星空说“我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句话像根针,轻轻刺破了许多成年人习以为常的“将就”。郭女士说,这句话让她想起自己刚工作时,总在“稳定”和“热爱”里摇摆,爸妈劝她“差不多就行”,同事说她“太理想化”。她突然懂了小猪妖的倔强——我们都在和生活讨价还价,但想留一点“自己”在日子里。

还有猪妈妈打电话时的唠叨,“记得穿秋裤”“别跟人打架”,瞬间让郭女士红了眼。“以前总嫌我妈唠叨,出门前反复叮嘱的话能背下来,直到有次出差生病,接到她带着哭腔的电话,才明白那些唠叨里全是牵挂。”

这部影片中的喜怒哀乐让许多成年人感同身受,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

看到猪妈妈唠叨时,郭女士的女儿悠悠会笑:“就像奶奶总让我多吃菜!”她不懂妈妈的流泪,却从片中看到了“被惦记”的暖。

看到小猪妖被欺负时,悠悠会小声问:“它为什么不回家呀?”她或许不懂“闯荡”背后的执念,但会在小猪妖和蛤蟆精互相帮衬时拍手,会在他们终于翻过一座山时跟着欢呼。

“孩子对‘伙伴’和‘坚持’的理解,比我们想的更纯粹,就像悠悠和小朋友组队搭积木,哪怕塌了好几次,也会互相打气再试一次。”郭女士说,影片中小猪妖的每一次挫折都折射出当代人的困境:想挣脱束缚,又怕摔得太疼;想证明自己,又总被现实泼冷水。但看着孩子为小猪妖的坚持鼓掌时,郭女士又有了新的领悟:勇气是会传染的。

“或许我们不必急着给孩子过早地灌输‘闯荡的艰难’,只要让他们看到那束‘不放弃的光’,就已经是很好的教育了。”郭女士说。

B

6岁孩子看懂了:

遇到“敌人”,我要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嘟嘟今年6岁,即将上小学。在影片正式上映前,妈妈特意陪她在网上观看了《中国奇谭》中的短片《小妖怪的夏天》。

“这部短片相当于是《浪浪山小妖怪》的前作,主人公是同一批,还都是中国式水墨画风格,我想提前了解孩子对这类题材的接受程度。”起初,嘟嘟妈妈心里还有些担忧,害怕孩子难以理解片中内容,没想到女儿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紧紧盯着屏幕,还一直嚷嚷着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小妖怪的故事。看到孩子这么感兴趣,上周,一家人便前往电影院观看了《浪浪山小妖怪》。

将近两小时的电影,嘟嘟全程沉浸其中,看完影片拉着妈妈的手,第一句话就是:“太好看了!”紧接着,她开始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从电影中获得的感悟。

“妈妈,以前我在生活里碰到一点小困难,总是想着找老师帮忙。但现在我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的办法。”嘟嘟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却格外认真地说,“遇到‘敌人’我要勇敢,不能害怕。我要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像电影里的小妖怪一样,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大招’,求助父母或老师。”

除了勇敢、齐心协力,孩子从剧情中领悟到了更多,这是嘟嘟妈妈未曾料到的。女儿还会和她认真地讨论浪浪山小妖怪们前后的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嘟嘟妈妈笑说:“孩子性格大大咧咧,爱打抱不平。在幼儿园时,只要看到有小朋友被欺负,或者谁遇到麻烦,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然后告诉老师。可能通过这部电影,孩子意识到,很多时候可以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让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变得更强大。很开心孩子能有这样的收获。”

作为高中教师的嘟嘟妈妈,从这件事上也得到启发,“很多事情不需要教条式的灌输,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慢慢影响孩子。”

C

名师点评:

“娱乐+学习”的观影方式,在悄悄重塑家庭教育形态

“在人人追求‘成功’的社会,我们的孩子从小被各种‘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包围。而《浪浪山小妖怪》以荒诞幽默的草根取经故事,既让孩子欢笑,又让家长落泪。它巧妙地将平凡个体的成长困境与经典名著的精神内核相结合,是亲子共读与价值观引导的优质载体。”宁波市心理学科名师、宁波市教科所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周雪燕看完电影后如此点评。

她发现,如今不少家长带孩子走进电影院,不再只为一时娱乐,而是将银幕化作“第二课堂”。这种“娱乐+学习”的观影方式,正悄悄重塑家庭教育的形态。从“陪看”到“陪学”,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周雪燕从观影前和观影后两个阶段给出了具体建议。

首先,观影前的预热,核心是铺垫背景知识。

建议家长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介绍《西游记》:“就像一场四个好朋友一起完成的超级大冒险,他们要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但这次我们不看孙悟空打妖怪,要看一群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妖怪的故事。”

为了打破孩子们对英雄的单一想象,家长们可以尝试提问:“如果你是小妖怪,你会怎样帮助取经团队?”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带着好奇心走进影院,更主动地关注小妖怪们的故事。

其次,观影后的延伸,不妨来一场关于“成功”的思考。

影片对传统的成功观提出了挑战,家长可以借机和孩子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电影中小妖们用“萤火虫探路”“用破锅当盾牌”,这些看似笨拙的办法恰恰说明,成功不需要完美条件,带着缺陷也能前进。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就像你用橡皮泥捏的小鸭子,虽然不像标准的鸭子,却是你独创的作品,这是不是比照着模板画100分更有意义!”通过这样的对话,帮孩子卸下“必须完美”的焦虑。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最动人的启示或许是:人生的‘真经’,不在遥远的西天,而在我们勇敢做自己的每一步路上。愿每个孩子都能像电影里的小妖怪们一样,在磕磕绊绊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周雪燕说。

2025-08-19 一路困难重重 “小妖怪”们却越挫越勇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31247.html 1 3 浪浪山小妖怪让家长落泪让孩子欢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