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雏鹰初鸣

行走课堂

虾 余姚市东风小学东江校区203班 孙禹婷(证号2520007) 指导老师 计狄群

三星堆面具 镇海区实验小学105班 刘茗雅(证号2523552)指导老师 陈祥

暑假的风里,藏着孩子们的足迹与惊喜:黄果树瀑布的轰鸣、茶卡盐湖的盐粒、兵马俑的千年沉默、舟山沙滩的蟹影、三峡的古今交响、双龙洞的孔隙探秘、西江漂流的水花、国博文物的低语。孩子们用清澈眼眸捕捉风景,以稚嫩笔触记录心动。

游黄果树瀑布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402班

刘思妍(证号2510687)

指导老师 舒静

今年暑假,我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黄果树瀑布。

还没走近,“轰隆隆”的水声已如雷鸣般滚来,心跟着怦怦直跳,脚步不由得加快。沿蜿蜒山路往下走,湿润的水汽迎面扑来,像裹着层蒙蒙细雨。转过最后一个弯,巨大的瀑布骤然撞入眼帘,我忍不住“哇”地惊呼——白花花的水流从七十多米高的悬崖奔腾而下,似千万匹脱缰野马狂啸着扑向深潭,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织出绚丽彩虹。瀑布撞击潭底的巨响震得地面微微发颤,我捂着耳朵,仍被这天地间的磅礴气势震住,一时说不出话来。

最神奇的是穿水帘洞的经历。排队时,飞溅的水花已打湿大半衣衫。钻进洞口的瞬间,冰凉的水珠“噼里啪啦”砸在脸上,仿佛闯入暴雨中心。我紧抓湿滑的栏杆,小心翼翼挪步。洞内光线昏暗,石壁上挂满晶莹水珠,灯光下像缀满碎钻。特意拿出矿泉水瓶接满瀑布水,清凉顺着瓶壁滑落,很快蒙上层水雾。

离开时,头发衣服全湿透了,脸上却挂着止不住的笑。书桌上那瓶瀑布水还在,每次摇晃,黄果树的轰鸣、清凉的水汽,还有探险的惊喜,便又漫上心头。

“盐”味之旅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新河校区403班

李诗佳(证号2510592)

指导老师 叶洁芸

假期里,我踏足大西北的茶卡盐湖,赴一场“盐”味之约。

早闻这里有“天空之镜”的美誉,我曾幻想湖水澄澈,鱼虾嬉戏,或许还点缀着亭亭荷花。乘上景区小火车,期待愈发浓烈。

车窗外的景象猝不及防撞入眼帘:白花花一片铺向天际,盛夏何来积雪?我按捺不住,在茶卡霞站匆匆下车,奔向这片白茫茫世界。赤脚踩进湖中,指尖触到的竟是盐粒——湖面只覆着层薄水,底下全是盐!抬眼望去,云影、人影、远山轮廓,都清晰倒映在湖面,真如明镜照万物,这才懂“天空之镜”的妙处。

盐雕群更令人称奇。巨型成吉思汗雕像通体雪白,细看竟是盐块堆砌而成。我正疑惑粗盐粒如何凝聚成形,导游笑着揭秘:“掺了盐湖卤水当黏合剂,再大的盐雕也能经住风雨。”

“盐冰激凌嘞!”叫卖声勾动味蕾。接过晴空蓝的甜筒,咸涩湖风里,冰爽裹挟着海盐的微咸与奶香的醇厚,脆筒咔嚓作响,舌尖仿佛也尝到了盐湖的滋味。

茶卡盐湖,果然是个可盐可甜的好地方。

土与火的永恒——兵马俑

鄞州新蓝青学校501班

张宇哲(证号2513245)

指导老师 陈建林

“三秦大地”的称谓源于秦末:项羽将关中和陕北封给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位秦朝降将,后世便以“三秦”代指陕西。而今,我踏足这片土地,赴约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千年之遇。

骄阳似火,穿过涌动人潮,一号坑的陶俑军阵骤然铺展眼前。课本里的铅字、屏幕上的影像,都不及此刻直面的冲击——千军万马列阵而立,千人千面的陶俑沉默如谜,却透着震耳欲聋的磅礴。恍惚间,战鼓擂动、战马嘶鸣、兵戈交击的声响穿透时空,大秦铁骑的金戈铁马仿佛正从黄土深处奔涌而出。这是被陶土与火焰凝固的帝国梦,是始皇帝为自己铸造的永恒疆场。

凑近俑坑,陶俑的面容愈发清晰:有的剑眉星目,透着将士的英锐;有的憨态可掬,似关中老农般质朴;还有的眉眼青涩,带着少年人的稚气。据说每一张脸都源自真实的秦军将士,发髻的绾法、铠甲的鳞纹、甚至鞋底的防滑纹路,皆一丝不苟。两千年前的匠人们,竟将鲜活的生命气息刻进了冰冷的陶土。

更令人惊叹的是工艺的精妙:陶土经反复捶揉,分段塑形后组合烧制,原本还施以绚丽彩绘。那些早已褪色的颜料,竟取自天然矿石——没有科技加持的时代,对极致的追求全凭匠心。这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绵延的密码。

夕阳西下时回首,陶俑们仍在暮色中静默伫立。相机存满了影像,心中却盛满了更重的东西:在时空长河里与先民的对话,触摸到历史真实的温度。这便是旅行的深意吧。

我在舟山抓螃蟹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

学弄校区502班

舒扬(证号2510469)

指导老师 李雅芳

海浪在沙滩上轻盈起舞,哗哗声里藏着古老的海洋絮语。舟山群岛像散落在东海的珍珠,空气里浮动着咸涩的温柔,每一口呼吸都带着海的气息。

从民宿漫步到爱琴海沙滩,细沙漫过脚背,绵软得像踩在云朵上,足底被摩挲得发痒。“看那小洞,准是螃蟹窝!”我拽着妹妹蹲下身,指尖拨开表层沙粒,小铲子轻轻插进沙里。突然,一道灰影“嗖”地窜出,八条细腿蹬着沙面,竟跳出段灵动的舞步,转瞬就溜进远处的沙窝。

“别跑!”妹妹的呼喊惊飞了几只沙鸥。我们追着蟹影在沙滩上绕圈,最终在礁石缝里擒获几只黄豆大的小家伙,桶里顿时热闹起来,小螯钳着空气乱舞。

沙滩边的乱石滩上,此起彼伏的欢呼与叹息交织。有人举着沾满沙粒的手欢呼“抓到啦”,转眼又有人懊恼地跺脚——“又让它溜了!”我掀开块青石,底下竟藏着红枣大的石蟹,褐壳上缀着星点花纹,像被浪花吻出的印记。它们的甲壳泛着釉光,深褐、浅灰、斑斓花纹,堪比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

夕阳把天空染成熔金,云霞在海面铺出红毯。海浪卷着凉意漫过脚踝时,我们提着满桶“战利品”往回走,脚步轻快得像要飘起来。

夜幕给小岛盖上蓝丝绒,唯有浪涛还在岸边絮语。阳台的藤椅上,海风送来星星的气息,抬头便是银河倾泻,繁星缀满墨蓝的天幕。海浪拍岸声里,我们数着星星,任涛声把白日的喧嚣轻轻抚平,让这片刻的宁静在心底酿成蜜。

游长江三峡

鄞州区学士小学409班

邱梓铭(证号2513461)

指导老师 何赛

暑假里,我和爸爸乘游轮游三峡,一路尽览山河壮美与人文风华。

游轮劈开碧波前行,最先撞入眼帘的是三峡大坝。这座钢铁巨构如巨龙卧江,175米的蓄水位让长江成了黄金水道。登坛子岭远眺,泄洪区水雾腾空,发电厂房机器轰鸣,通航处正演着“大船爬楼梯”——五级船闸里,货轮像乖顺的巨兽缓缓爬升。我们体验的升船机更神奇,轿厢托着游轮平稳升降,江风里尽是科技与工程的震撼。

船到奉节,白帝城在山巅招手。站在观景台,夔门如巨斧劈开的天门,江水奔涌东去。恍惚间,李白的轻舟载着“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吟唱掠过江面;白帝庙内,刘备托孤的烛影仿佛还在摇曳,又与《登高》里杜甫的悲秋目光隔空相遇,历史的重量压得人鼻尖发酸。

最后在丰都下船,雪玉洞成了夏日惊喜。溶洞里凉气浸肤,石钟乳在灯光下如玉树琼枝,冰帘垂挂处似有碎玉叮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亿万年时光雕成了剔透的诗。

此行像翻阅立体史书:大坝是现代中国的雄笔,白帝城是唐宋的墨香,雪玉洞是大地的秘语。这些印记刻在记忆里,让下一次出发更添期待。

游金华的双龙洞

鄞州新蓝青学校403班

俞舒桐(证号2513086)

指导老师 张品雪

暑假一到,我追着课本文字,踏进金华双龙洞。

洞口敞亮如厅,应了叶圣陶“阔朗大会堂”的形容。左右岩壁上,两条“石龙”静伏,龙须微翘,龙牙参差,眼珠似含光,凝神似闻沉闷呼吸。右手小溪唱着脆歌,水浅处可数石子,深处化作朦胧白,像系着天上云絮。

顺溪声前行,石窟窿里藏着热闹——几十只蝙蝠倒挂,圆身裹灰绒,伸爪晃脑如睡醒的小肥猫,憨得人屏息。外洞另一侧有“耳朵洞”,耳廓弯似新月,耳道曲如回廊,像大自然雕了只耳朵听洞内外絮语。

过孔隙时,见其矮贴水面却敞亮,三船并排不挤。躺上船,头顶岩石压来,青苔脉络清晰,心刚悬起,已到了!9秒过9米孔隙,似穿时光隧道。

内洞别有洞天,石钟乳垂落,或如玉雕冰棱,或带水痕泛冷光,指尖触之,凉气爬肤。洞道一转连冰壶洞,先闻两道水声:子瀑布细如银线,声似姑娘轻吟;母瀑布刚烈,从洞顶砸下,水花碎成烟,轰鸣震耳。

登阶离去,一步一回头。这洞既有课本模样,又藏专属发现,走远了,耳畔似仍有溪声、瀑声与蝙蝠轻吟。

西江漂流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411班

赵恩泽(证号2514963)

指导老师 陈苗

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人浑身发软。爸爸神秘地眨眨眼:“带你去个超凉快的地方。”我的心立刻像揣了只蹦跳的小兔子,满是期待。

一路盼到目的地,西江漂流的河道在青山间蜿蜒,我瞬间尖叫:“这不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避暑地嘛!”

穿救生衣时,旁边小哥哥正往水枪里灌水,冲我挤眉弄眼。我秒懂,比了个OK手势——一场水战在所难免。

刚上船,湍急的水流就掀得船“哐当”晃悠,我吓得尖叫。没等稳住,小哥哥的水枪就“噗”地射来水柱。我抄起水枪反击,它却成了“叛徒”,水顺着破洞“咕噜”漏,急得我抓过旁边的水瓢,兜头泼得他成了落汤鸡,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浅滩处最是热闹,五艘艇挤成一团。水枪滋滋喷水,水瓢哗哗扬波,连塑料盆都成了武器。我浑身湿透,反倒热血沸腾,攥着水瓢誓要“决战到底”。

“抓好!冲下坡咯!”爸爸的喊声未落,漂流艇就俯冲下去。凉水劈头盖脸砸来,艇里积了半船水,脚丫泡在里面凉丝丝的,舒服得直哼唧。我们一边尖叫一边舀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虹光。

结束时我打了好几个喷嚏,可脑子里全是打水仗的欢乐。西江漂流,真是夏天最爽快的馈赠。

国博里的宝藏时光

鄞州区堇山小学402班

袁施语(证号2513909)

指导老师 祝欣羽

在北京,抬头能见老房子的砖瓦,仿佛藏着秦汉的故事;伸手可触石碑的字迹,似能碰着春秋的生活。当我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厅,阳光从高穹顶淌下,恍惚间,千百年历史正穿过走廊,轻轻走到身边。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文明的火种、古人的密码,而九龙九凤冠与十九节玉琮,编织出最璀璨的回响。

明清展厅里,九龙九凤冠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上百枚未打磨的红蓝宝石嵌在金丝骨架上,千万颗珍珠如星子点缀,灯光下像撒了把碎彩虹。最惊艳的是点翠工艺——活翠鸟最漂亮的羽毛历经百年,仍泛着晴空般的湛蓝。九条金龙在冠上熠熠生辉,凤羽舒展间,似有千年前的庄严与辉煌扑面而来。古人把龙凤呈祥的期盼、对权力与美好的理解,都细细缝进了这顶凤冠里。隔着玻璃凝望,仍能被那无与伦比的华美击中。

转过展柜,十九节玉琮静静伫立。方形外壁裹着墨色玉层,内壁却打磨成浑圆,藏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玉琮之王”的外壁,刻满直角形符号,像先民写给天地的信,或许藏着“何时降雨”“如何丰产”的答案。灯光掠过玉面,亮闪闪的纹路里,仿佛能看见古人握着工具细细打磨的模样,每一下都注满虔诚。它或许是座“通天塔”,承载着远古对天地的敬畏与沟通的渴望。

站在这里,仿佛听见宝石相碰的轻响,是皇宫深处的低语;看见符号在光影里流转,是远古先民的歌谣。踩着时光的脚印从古代走到现在,满心都是对古人的叹服——他们把美、梦想与智慧,都藏进了这些宝贝里。

走出博物馆时,阳光依旧灿烂。那些“时光宝藏”好像在说:“欢迎再来听故事呀!

2025-08-1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30706.html 1 3 行走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