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破的鞋底、高原刺骨的寒风、泸定桥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近日,记者收到了一个特殊的快递——一本《我的重走长征路》成长日记,这是宁海7岁女孩陈楠用稚嫩笔触记录下的旅途见闻与感悟。
这个暑假,身高不到1.3米的陈楠,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下,每天步行约8公里,用稚嫩的脚步丈量着历史的厚度。记者采访了陈楠父亲陈明忠,听他讲了女儿在旅途中的故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坤
晚上坐车白天行走 父亲精心设计一条线路
7月3日清晨,宁海县华山小学一年级学生陈楠背起小书包,带着中国地图开启了14天的特殊旅程——和父母“重走长征路”。
因为时间有限,陈明忠深知不可能完整地走完长征路,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条适合女儿的行走线路:从浙江出发,途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终点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全程跨越6个省,井冈山、江西瑞金、遵义会议会址、泸定桥、延安、吴起,这些红色旅游地都被纳入。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他们选择夜间乘坐火车赶路,常常凌晨到达目的地。“别看照片上她笑嘻嘻的,其实一路上她哭闹的时候更多,毕竟才7岁。有时候累得走不动了,就坐在地上‘耍赖’;有时候半夜到酒店,困得连澡都不洗就睡着了。”陈明忠说。
孩子的选择对不对 让她自己去检验
一路行走,陈明忠感受到了女儿在旅途中的成长:
如,出门前,陈楠执意要穿她心爱的连衣裙和黑色牛皮凉鞋,任凭父母怎么劝说,她坚持不肯换。在遵义娄山关的盘山道上,陈楠突然蹲下不肯走了,她哭着说:“妈妈,我的脚像被辣椒抹过一样疼。”原来,凉鞋带子把脚背磨破了皮,还有蚊子叮咬她因穿裙子而裸露的小腿。当父亲拿出花露水时,陈楠已经哭成了“小花猫”。此后,她把漂亮的连衣裙塞进行李箱,换上了长裤。但“倔强”的她依然坚持穿凉鞋。“中途我们也想给她买双运动鞋,但她还是喜欢那双凉鞋,反正看她还能走,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我觉得自己的决定对不对要让她自己去检验。果然,回家后,女儿说下次旅游不穿凉鞋了。”陈明忠说。
在四川泸定桥,陈楠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气温骤降到20℃,陈楠冷得发抖,全家临时购置秋装。雨停后,当踏上摇晃的铁索桥,看着脚下奔涌的大渡河,小姑娘抓住父亲的手大哭。陈明忠告诉她:“当年红军是在枪林弹雨里爬铁索,桥面连木板都没有。”听完,陈楠才抽泣着迈开了步子向前走。陈明忠看着她的背影,感慨道:“好像她前进的每一步,都在与艰难险阻搏斗。”
红井水甜不甜 知识在实践中具象化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红井旁,陈楠突然背起了语文课文。当她真正喝下井水,触摸井沿磨损的痕迹时,课文内容有了不一样的分量。小姑娘发现井水比想象中的还要清甜,而当年毛主席带领战士挖井的故事,随着父亲的讲解也变得具象起来。
这种奇妙的“知识落地”一路上不断发生。在井冈山黄洋界,陈楠试着挑起扁担走山路,真正理解“朱德的扁担”有多重。在陕西延安参观窑洞时,她摸着土炕上的旧棉被问父亲“红军叔叔睡这里冷不冷”。
一路上,陈明忠深有感触,他说:“我当年高考落榜,是挑货担走村串户挣到第一桶金。母亲总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孩子上小学了,该懂这些道理了。”这位靠小生意脱贫的农民,特意安排了这趟行程,希望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由来。
旅途结束回家后,陈明忠鼓励孩子把一路的见闻记录下来,于是有了《我的重走长征路》成长日记。这位父亲说明年暑假要带女儿走一条新路线,“教育不是打鸡血,是让她用脚丈量,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