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蝉鸣奏响盛夏的乐章,快乐的暑假宛如一幅缤纷画卷徐徐展开,处处都洋溢着阳光的芬芳。在这悠长的假期时光里,一本本好书恰似一位位睿智又有趣的旅伴,陪我们走过一段段心灵的旅程。“书香伴夏,智慧发芽”专栏像一座小小的智慧花园,让我们在此畅所欲言,分享阅读中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皆是我们成长的印记。指导老师 刘春燕
心灵的春天
——读《复活》有感
姜芷欣(证号2521860)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缓;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清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是这样。”这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巨著《复活》里的一句话,它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我的心里,让我反复思考。
《复活》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痛又最终带来希望的故事。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俄国,充满了不公平。有权势的人高高在上,像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年轻时,可以随易伤害像玛丝洛娃这样纯洁善良的平民姑娘。
玛丝洛娃的命运最让我揪心。她原本是那么美丽、单纯,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聂赫留朵夫的欺骗和抛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摧毁了她的人生。为了生存,她被迫在黑暗的环境里挣扎了八年,心灵渐渐被冰封,甚至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气。她不再相信美好,只看到世界的丑陋和自私。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在绝望里,“复活”这个词,点亮了整个故事。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重遇玛丝洛娃,他感到了巨大的痛苦和羞愧,决心赎罪。他放弃优越的生活,四处奔走,尽一切努力帮助玛丝洛娃。而玛丝洛娃,在经历了最初的怨恨和麻木后,也在这份迟来的忏悔和帮助中,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对善意的感知。他们两人,一个在赎罪中洗净了灵魂的污垢,一个在宽恕和被关爱中重获了生命的力量。这,就是心灵的“复活”!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它也让我明白,环境也许像淤泥,会试图弄脏我们,但我们要努力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一样的风景
——读《徐霞客游记》有感
司定远(证号2521855)
旅游从来没有所谓“最好”的路线,只有最自由、最遵从内心的脚步。徐霞客,正是用他自由的足迹,写下了壮丽的传奇。
他并非不害怕路上的艰难险阻。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仿佛在对他低语,诠释着每一步跋涉的意义。这,正是支撑他“雨中登黄山,路滑难行,手足并用”的力量源泉。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为了查证“龙湫之水是否来自雁湖”,竟亲自攀上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这种不轻信成说的探索精神,也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去西湖的经历。
以前,我对西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三潭印月与雷峰塔这些著名的景点上。可当我真正踏足西湖,才发现它的美远超想象!漫步湖心小岛,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层层叠叠的绿意扑面而来。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锲而不舍走到路尽头,几只灵巧的小松鼠,拖着蓬松的尾巴在枝头跳跃,为静谧的风景添上几抹活泼的亮橙色。原来,西湖还有这样充满野趣的一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果真如此!只要像徐霞客那样,勇于打破常规的视角,迈开探索的脚步,就能发现独一无二、令人心动的风景。我想,这也许就是旅游和阅读徐霞客故事,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吧。
打开智慧的钥匙
——读《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有感
乐文修(证号2521858)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这本书,被书中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
这本书汇集了许多闪耀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伟大人物故事。这里有在牛背苦读的李密,有勇刺秦王的荆轲,有断案如神、铁面无私的包公,还有忍辱负重、终报父仇的伍子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与勇敢的光芒。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王戎面对道旁的李子,没有盲目跟从去摘取,而是冷静思考,准确判断李子必定是涩的。从王戎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门。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读这本书,从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增长智慧,汲取力量。
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城南旧事》读后感
陈宣妤(证号2521868)
暑假里,我轻轻翻开《城南旧事》这本书,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瞬间把我牢牢吸住,让我爱不释手。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这本书以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英子充满童趣的视角,描绘了老北京城南的旧事和形形色色的人物,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间冷暖。
在众多故事中,“一起去看海”的篇章让我印象格外深刻。故事里,一位年轻人为了供弟弟读书,迫不得已走上了偷窃的道路。周围的人对他议论纷纷、指责谩骂,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他的苦衷。只有小英子,用她那颗天真无邪、善良温暖的心,去理解那个年轻人,还和他成为朋友。
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不小心弄坏了教室的扫把,还没等他解释,大家就纷纷指责他。后来才知道,是他看到扫把快坏了,想拿去修理,结果不小心弄得更糟了。这和书里人们对小偷的态度多么相似啊!
《城南旧事》这本书虽然充满了淡淡的感伤,但英子的纯真和善良就像一束温暖的光,贯穿了整本书。在生活中,我们要像英子一样保持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人,这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一样的童年
——读《童年》有感
张和柏(证号2521861)
我曾以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充满幸福的。然而,读完高尔基的《童年》,这个美好的想法被打破了。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当时俄国社会的面貌——充满了残酷、野蛮、愚昧,对主人公阿廖沙来说,那是一个多么悲惨的世界!
放下书本,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在外公外婆无微不至的疼爱中成长,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再看看阿廖沙,他那么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又将他留在冷酷的外公家。在那个充满压抑和暴力的环境里,只有善良的外婆,像黑暗中的一盏灯,给予他唯一的温暖和关爱。
阿廖沙的苦难像一把锤子,敲醒了懵懂的我。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我的童年画卷里,满是温暖的色彩和快乐的音符。与阿廖沙所经历的绝望和挣扎相比,我平时遇到的那些小困难、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份对比让我下定决心:我要改变那个任性的自己,珍惜眼前这宝贵的幸福时光。我也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友谊之网,永远闪光
——读《夏洛的网》有感
李佳瑶(证号2521856)
暑假里,一本《夏洛的网》深深打动了我,它让我体会到了友谊的分量和光芒。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因即将被宰杀而陷入深深的恐惧,而蜘蛛夏洛用坚定的声音对它说:“我救你。”这句简单的承诺,重如千钧。夏洛耗尽心血,在猪栏上奇迹般地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这些神奇的字眼,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威尔伯的看法,从而保住了它的生命。然而,当威尔伯得救,沉浸在喜悦中时,夏洛却因为孕育下一代而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安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合上书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夏洛本可以置身事外,但它选择了为朋友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它织出的,哪里是文字的网,那分明是一张浸透了无私之爱的网啊!而威尔伯,也用最深沉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情谊,将夏洛的孩子们视若珍宝,让这份超越生死的友谊,在爱与守护中得以延续。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好朋友。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我翻遍了书包也找不到画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是她,毫不犹豫地把那套她最心爱的、崭新的画笔推到了我面前。那一刻,我感受到沉甸甸的信任与温暖。这不正是友谊最美的样子吗?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的那双手,递来的那份心。正如夏洛所说:“友谊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那张悬挂在谷仓里的蜘蛛网,早已超越了它本来的意义。在我心中,它不仅是一张网,更是一张由最真挚的友情和生命的光辉编织成的神奇之网。它让我懂得,真正的温暖与感动,会像夏洛留下的网一样,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底,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提醒我们友谊的力量有多么伟大。
在芬芳与哲思中漫步
——读《花之歌》有感
刘宥嘉(证号2521865)
纪伯伦爷爷的《花之歌》看似朴实无华,却处处蕴藏着生活的智慧和处事的道理。
翻开书页,《花之歌》《沙与沫》……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小标题,带着我走进如梦似幻的奇妙世界。书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句哲理,像清澈的溪流,轻轻流淌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纪伯伦爷爷特别擅长用美妙的比喻揭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字读起来清新隽永,意味深长,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韵味。
书中那句“听着小鸟的鸣声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特别打动我。它藏着纪伯伦爷爷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与温柔的心意,我要像他一样,学会与万物共情。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的小池塘边散步,看见一个小男孩正用手使劲地抓水里的蝌蚪。我赶紧走过去,轻声对他说:“小蝌蚪也是生命呀,它们长大了会变成青蛙,保护庄稼。我们一起来保护它们,好不好?”小男孩愣了一下,慢慢松开了手,让蝌蚪们回到水里。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池塘边的花草都在轻轻点头。
纪伯伦爷爷在书中告诉我们,人与动物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珍惜这美丽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