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仑区春晓教育集团宁大附属春晓实验学校,有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师:课堂上,他是玩转代码的信息达人;广播前,他是讲述海疆故事的“国防主播”;海岸边,他是守护帆船少年的“安全灯塔”。他叫尹飞凡,一名退役军人。脱下“海军蓝”的他,将战士的忠勇与教师的仁爱融为一体,将军人的底色深深融入三尺讲台。
扛过钢枪,头顶边关月;如今执起粉笔,一心只为育桃李。8月1日,记者走近这位“兵教师”,聆听他不凡的教育故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陈奕颖
携笔从戎
军营淬炼赤子心
尹飞凡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对军营充满向往。
2015年6月,考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留学籍应征入伍。“怀揣对海洋的向往,填报军种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军。”尹飞凡回忆道。
在部队的两年里,他恪尽职守,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赢得了战友们的认可。2017年9月退伍返校之际,舰长的临别赠言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只要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在部队还是地方,都能发光发热!”
重返校园的尹飞凡,学业之余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他利用课余时间陪伴因家长忙碌而无法按时回家的孩子,辅导功课。大学期间,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00小时,获评校“优秀青年志愿者”。同时,作为“浙江海洋大学国防青年先锋连”成员,他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新生军训工作。
这段经历,悄然在他心中播下了投身教育事业的种子。
教学“多面手”
军人本色勇担当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学不会!”这是尹飞凡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动的写照。
2021年8月,尹飞凡大学毕业,成为宁波市北仑区一名教师,在春晓实验学校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兼102班班主任。凭借退伍军人和曾任大学军训教官的经历,他还主动承担起三年级两个班的体育教学任务。
任教第二年,面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紧缺的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尹飞凡,凭着早年的兴趣积累,再次迎难而上,主动请缨跨界教学。
“喜欢电脑有一定基础,但真授课还得下苦功。我四处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拜师学习,还跟着网站自学,常向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咨询。”他坦言。
2023年教材改版,他更是埋头钻研专业书籍。为攻克专业技能不足的难关,他挤出时间扎进教研堆里。
这股“不怕难”的军人韧劲,最终化作了课堂上的从容自信。学生们由衷赞叹:“尹老师真是啥都会!”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教学“多面手”。
播撒“国防种”
守护“蓝色梦”
军装虽脱,保家卫国的情怀从未更改。尹飞凡将这份热忱,倾注于国防教育和守护下一代成长之中。
暑假中,他冒着酷暑奔波于社区假日学校,给孩子们带去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在学校,他是国防教育辅导员。每周三广播里,他3分钟的“海疆小课堂”准时开讲,绘声绘色地为孩子们描绘航母的英姿,讲述海防的意义,点燃他们对深蓝的好奇。
海军节,他在国旗下分享人民海军的战斗故事,让向往的星光在孩子们眼中闪烁。当得知附近有解放军驻训留下的黑板报,他立刻将其转化为新生的“开学第一课”——那些带着军人温度的留言,成为最鲜活的爱国教材。
作为退伍海军,尹飞凡更将宝贵的舰艇服役经验,倾注到学校“清劲”帆船社的安全守护中。
担任助理教练,他一丝不苟地紧盯每个孩子的救生衣穿戴;训练间隙,他蹲在沙滩上,把复杂的海上救援知识、宏大的国家海洋战略,化作孩子们听得懂的“大海的约定”。
如今,帆船社已发展为市级精品课程,而尹飞凡,依然像当年守护海疆一样,坚定地站在岸边,如灯塔般守护着孩子们扬帆远航的蓝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