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雏鹰初鸣

解锁新技能

荷花 余姚市大隐镇中心学校501班 虞奕涵(证号2520586) 指导老师 吴生凤

包饺子时捏出的歪扭花边,游泳时呛过的池水,编竹编时磨红的指尖……从厨房的烟火气到泳池的水花声,从琴弦的震颤到钓竿的轻弯,每一次尝试都带着笨拙的认真,每一次成功都闪着成长的光。

我学会了游泳

●今年暑假,我成功解锁了新技能——游泳!当我像灵活的鱼儿在水里畅游,喜悦瞬间涌上来,脸上满是胜利的笑。

第一节游泳课,我揣着忐忑来到泳池边。我顺着梯子踏入泳池,水渐渐没过胸口,憋闷感让呼吸都变难。教练先教憋气,我深吸一口气猛扎进水里,可才一秒就慌慌张张探出头,好几口水灌进喉咙,鼻子酸痛,眼泪也被呛了出来。

接连呛水,我打起退堂鼓。妈妈和教练不断鼓励,我咬牙坚持。一次、两次、三次……我终于慢慢掌握技巧,憋气时间越来越长。

之后学蛙泳动作。教练示范时,蹬腿、划手,整个人像青蛙般“嗖”地蹿出去。我牢记要领用力蹬腿,身体却没前进,反倒直直下沉,又喝饱了水。正垂头丧气时,瞥见身边小朋友欢快游过,不服输的劲儿“噌”地冒上来。深吸口气调整心情,划手、蹬腿反复练,终于能在水里自由穿梭,感受水的温柔与力量。

虽说每天练到手臂发酸、双腿发软,可当我真正像鱼儿般舒展时,忽然读懂“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内涵。那些呛进喉咙的池水、站在水中的沮丧,原来都在悄悄铺垫后来的畅快。

如今再看泳池,水面波光里不仅映着游动的影子,更藏着一份底气——敢一次次把脸扎进水里,敢在下沉时再蹬一次腿,再难的坎儿,也能踩着勇气跨过去。这份暑假里的成长,比学会游泳本身,更让我骄傲。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502班

谢可馨(证号2520202)

指导老师 陈宇佳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游泳班。第一次进游泳馆,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波光粼粼的水面像张着大嘴的怪兽,看得我心里发怵。

刚开始学憋气,我总不敢把头埋进水里。教练耐心示范,可我每次刚碰到水面就猛地抬头,呛得直咳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委屈地想:游泳太难了,不想学了!第三天,我鼓起勇气数着“一、二、三”,猛地扎进水里——居然成功了!水下的世界蓝莹莹的,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晃动的光斑,美得像童话里的水晶宫。

学蹬腿更让我头疼。我总不自觉弯着膝盖,像骑自行车一样乱蹬,活像只抽筋的小青蛙。但我没放弃,每天认真练习:手臂酸了甩一甩,腿累了歇一会儿,接着再练。终于,我学会了标准的蹬腿动作。

最难忘是第一次尝试换气。我手脚乱划,刚抬头吸气就沉下去,连喝了好几口水。慌乱中,突然想起教练教的“划水——抬头——吸气”口诀。慢慢调整节奏后,我居然连续换了三口气!那一刻,我仿佛变成自在的小鱼,清凉的水轻抚皮肤,阳光在水面跳跃,真正体会到游泳的快乐。

这次学游泳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勇往直前、屡败屡战的精神。只要坚持,就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山”。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

花园校区402班

黄培妍(证号2520347)

指导老师 何亚琼

我学会了包饺子

奉化区实验小学408班

许诺(证号2522624)

指导老师 郑丽

“孩子们,想不想学包饺子?”奶奶的声音不大,却像有魔力,一下把我和弟弟拉到桌边。

“想!”我们响亮地回答。

很快,奶奶备好了饺子皮、肉馅、水、面粉和两个小垫子。

我们往垫子上撒点面粉,放上饺子皮,涂些水,再填进肉馅,对折后按出花纹——本以为大功告成,却见饺子边鼓了个小包,馅儿露了出来。奶奶笑眯眯地说:“馅儿塞太满了,下次少放些试试。”

减少肉馅后果然合拢了,我信心大增,可下一个又被指甲戳破了皮,再一个因水抹多了,捏不出漂亮花纹。看着桌上歪歪扭扭、不是“破相”就是“塌腰”的饺子,我急得直挠头。奶奶轻轻拍我肩膀:“别急,包饺子得慢一点,动作轻,心要静,照顾到每处才好看又结实。”我似懂非懂点头。

深吸一口气,我再试一次:挑张光滑的皮放在手心,舀了不多不少的肉馅放中央,指尖沾点水沿边缘涂匀,小心翼翼对折,先捏紧中间,再用拇指和食指指肚从两边轻轻往前推捏,把小角折到后面,最后耐心按出均匀花边。一个白白胖胖、肚子圆鼓鼓、花边整整齐齐的小饺子,稳稳站在了手心!“奶奶!我学会啦!”我举着这“小元宝”,开心得差点跳起来。

今天不仅学会了包饺子,更懂了个道理:无论做什么,都要拿出全部耐心和细心,认认真真去做,才能做到最好。

第一次做木莲冻

奉化区实验小学408班

童久(证号2522627)

指导老师 郑丽

夏天怎么少得了冰爽的木莲冻?我和妈妈决定亲手试试。

妈妈特意从网上买了野生木莲籽、藕粉和薄荷水。材料一到,我们立刻撸起袖子开工。

第一步是备料。我踮着脚捏起木莲籽,小心翼翼倒进秤盘,眼睛盯着数字一点点爬到25克才停手。接着按比例称好水和藕粉,看着摆得整整齐齐的材料,心里已经开始期待那滑溜溜的口感了。

装木莲籽时犯了难——麻布袋口太小,怕撒出来。我灵机一动,折了张白纸当漏斗,果然一粒不差全倒了进去。我把麻袋泡进1000克水里,看着籽儿在袋里慢慢舒展,像喝饱水的小娃娃。5分钟后开始揉捏麻袋,指尖传来软软糯糯的触感,周围的水渐渐染上浅黄,像被揉出了阳光的颜色。捏到5分钟,我把1克藕粉撒进袋里继续揉,水色越来越深,仿佛藏着什么秘密。揉够时间,就该让它静静“变身”了,这一等就是两小时。看着浑浊的水,我忍不住嘀咕:“真能变成晶莹的木莲冻吗?会和买来的一样好吃吗?”

等待像拉橡皮筋一样漫长,我隔一会儿就跑去瞅一眼。直到晚饭前,碗里的水真的凝固了,表面还浮着层薄薄的膜,像给果冻盖了层玻璃罩。“成功啦!”我尖叫着舀出几勺,淋上红糖、蜂蜜,又滴了点醋,迫不及待送进嘴里——滑溜溜的冻儿在舌尖打了个转,清凉混着甜香直钻喉咙,比买来的多了份沉甸甸的欢喜。

原来亲手做的美味,藏着这么多等待的甜蜜。以后我还要做更多好吃的,把日子都酿成甜甜的味道。

我学会了煮茶叶蛋

鄞州新蓝青学校403班

王以萌(证号2513099)

指导老师 张品雪

周末清晨,厨房飘着暖融融的阳光,妈妈笑着说:“咱们煮一锅会画画的茶叶蛋!”我立刻围上小围裙,灶台成了香喷喷的魔法工坊。

竹篮里的十枚鸡蛋光溜溜的,像圆润的小石头。我小心放进凉水锅,妈妈说:“凉水煮蛋,蛋壳才听话。”炉火亮起,小气泡像水晶珠沿锅壁往上跑。水开煮八分钟,我把鸡蛋捞进凉水——热蛋遇冷水,“嘶”地冒起白气。再用勺子轻敲蛋壳,细密的裂纹像无数道闪电绽开。

妈妈备好魔法料包:酱油像小溪流进锅,茶叶舒展深绿裙摆,冰糖粒如琥珀闪光,八角、桂皮等香料在料包里挤挤挨挨。高压锅“咕嘟咕嘟”唱歌时,白气直蹿,厨房浸在暖香里,那香味像小精灵往鼻子里钻。

下午掀开锅盖,深褐汤汁中,蛋壳裂缝染着茶色花纹,像古老树根盘绕。剥开一颗,裂纹里的茶色渗进蛋白,雪白蛋身印着棕色花纹,如天然水墨画。咬一口,咸香裹着茶叶清冽,热蛋黄滑进胃里,连手指都沾着香。

原来最神奇的魔法,是把期待和耐心慢慢煮进时间里。当香气从裂纹钻出来时,快乐也悄悄爬上了舌尖。

我学会了钓鱼

宁波市惠贞书院401班

钱睿琦(证号2524879)

指导老师 俞宝荣

早晨,爷爷说我带我去池塘钓鱼,我一听,高兴得跳起来。我一直对钓鱼充满好奇,总想象着像爷爷那样,悠闲地坐在塘边,钓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该多有趣啊!

我们备好工具来到附近小池塘。爷爷先演示了钓鱼全过程,选饵、挂饵、抛竿,每个动作都熟练自然。我也拿起鱼竿学样,可几次尝试都失败了。爷爷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耐心说:“万事开头难,耐心做就一定能学会。”我静下心调整姿势和力度,终于把钓线稳稳抛向池塘远处。

接下来是等鱼上钩。一分钟、十分钟……浮标一动不动,我觉得像过了一个世纪,渐渐不耐烦了,东张西望,踢踢石子,在塘边跑来跑去。爷爷走过来轻拍我肩膀:“钓鱼最需要耐心和专注,得学会观察,感受钓线的细微变化。”我重新坐下,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就在以为要空手而归时,浮标猛地一沉,我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屏住呼吸用力一拉,一条银闪闪的小鱼跃出水面!我兴奋大叫:“爷爷,我钓到鱼了!”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来。

这次钓鱼,我不仅学会了技巧,更懂了耐心和坚持的重要——生活中也要做个有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我学会了编竹编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401班

张良仪(证号2514898)

指导老师 王文静

二月份,妈妈带我去西江古村。我在那儿逛了一会儿,就被竹编馆里琳琅满目的竹编深深吸引,立刻就决定要试一试。

一坐下来,老师就给我介绍各种竹编:有竹编扇子、竹编杯垫、竹编香笼、竹编葫芦……我打算尝试竹编香笼。老师递给我一个编出了锥形的竹条,两根细竹条缠着八根按米字形排列的八根粗竹条。按老师说的,先编下面的细竹条,压一挑一。那细竹条有些扁,编着编着,就在不知不觉中翻面了,我还浑然不知。老师走过来,提醒到:“你的竹条反了。”我心中暗自疑惑:老师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听老师对别人说:“竹条正面是有光泽的,反面没有。”我细细观察,原来竹条的反面有一个个的小结,不禁暗自钦佩。

渐渐地,我的手法娴熟起来,正当我快乐地沉浸在编制手法时,突然发现细竹条快用完了,我忙道:“老师,我的细竹条快用完啦!”老师一边说别急,一边拿来一根细竹条,一挑一压,把头藏进了粗竹条后面,就这样天衣无缝地接好了!就这样,重复编制了大概40分钟以后,我的手也酸得不行了。

这时老师拿出三根彩色的细竹条,和我说可以收尾了。只见老师以飞快的速度把它们绕成了麻花,让我缠在粗竹条上。它们好像一条彩色的小龙游走在我的竹笼上,我的香笼瞬间绚丽了起来。再把粗竹条按顺序排列整齐,塞进空隙,最后放入古法香珠,安上挂饰就大功告成了!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学会了竹编香笼,更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真是太开心了。

我学会了弹古筝

鄞州区云龙镇王笙舲小学402班

刘清萱(证号2515038)

指导老师 董静慧

一年级选兴趣班时,听说有“古筝社团”,我满脑子小问号:古筝是什么?

上课那天才知道,古筝是21弦的乐器,有4根绿色弦发“5”音,分倍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倍高音,其中倍高音最特殊,只有一根“1”弦。老师先教指法:大拇指向手掌勾是“└”,食指向外拨弦是“/”……老师刚说完,我就急着试了试。

戴古筝指甲有讲究:弯弯的戴大拇指,直的戴食指和中指。胶布要贴在指甲露出一丁点的位置。我看了又看、贴了又贴,花10分钟才把指甲粘在胶布上,眼睛都酸了。稍闭会儿眼再睁开,老师又说指甲底部要贴在第一关节上方一点,再一圈圈卷上去。我咬紧牙关戴好,小心翼翼弹起来,没过多久手指就疼得留下红印,黄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我暗忖:这点事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想着这话,我咬紧牙关继续练。后来老师还纠正了我的手型。

回到家我更努力,戴指甲、练手型,一下下弹,时不时停下来检查对错,一弹就是1小时,累得汗流浃背。我想放弃时,妈妈说:“这么轻易放弃,什么能做好呢?加油吧!”想想也是,我便重整旗鼓接着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两周后,我开始弹曲子,两学期后,弹《少年》已能做到游刃有余。

这段经历,凝聚着我的汗水与坚定,结果也格外美好,正应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组稿老师 董笔峰

2025-07-1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24370.html 1 3 解锁新技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