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甬有优学”的金名片在东海之滨闪耀光芒,宁波教育在“十四五”的壮阔航程中,已然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这里的每一帧,都体现着变革的温度与理想的高度。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樊莹
铸
魂
育
人
教育的航船需要坚定的舵手。
宁波以“锋领甬教”为旗,在高校织就一张覆盖130个省级以上党建品牌的先锋网络,让信仰之光照亮菁菁校园;
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省内率先实现100%覆盖,“宁波经验”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专题刊发;
党建的根脉深植于教育沃土,催生出“四明传习”大思政的参天绿荫——它让立德树人的使命从纸面走向心灵,在学子生命中刻下最深沉的精神坐标。
这是一座城市对教育初心的守望。
名
师
领
航
教育的光辉源于灵魂的烛照。
12.9万名教职工构筑起宁波教育的脊梁。从2811名教坛新秀到386位名教师、278位正高级名师;30位全职院士在高校任教,宁波自主培养两院院士1人。人才金字塔上,闪耀着专业与情怀的双重光芒。
当我们凝视国家级人才、省级人才和“甬江人才工程中”近800张面孔时,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一代代教育追梦人以匠心传承薪火的身影。
高
教
崛
起
高等教育的浪涛正在甬江两岸奔涌。
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如鲲鹏展翅,这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托举。而更具开创性的一幕正在上演: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横空出世,16位院士领军的304人师资天团,243名联合培养博士的智慧方阵,让这所新锐学府甫一诞生便跻身国家科研舞台。
当在甬高校22个学科挺进ESI全球前1%,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在甬高校已成为驱动宁波“361”产业集群的澎湃引擎。
全
域
优
教
从稚嫩童颜到白发长者,宁波编织起一张全龄覆盖的优质教育网络:
幼儿园里,“行为课程”品牌如蒲公英种子飘向全国百余家园所,而宁波公办园占比18.7个百分点的跃升,让“幼有优育”化作万家灯火中更多的笑脸;
义务教育版图上,60%的区县跻身国家优质均衡行列,教共体联接城乡的脉络,将教育公平写进一间间明亮的教室。2023年,宁波作为全国唯一设区市代表在全国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特殊教育体系织就温暖的守护网,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模式,为折翼天使插上逐梦的翅膀;
高中阶段分层分类特色办学体系日益清晰,75%普高招生比例的目标,铺就更多孩子的多元成长之路。2024年,宁波市普高扩优提质和特色多样发展工作入选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创新百佳案例”。
特
色
赋
能
教育的生命力在多元实践中蓬勃绽放:
“院士开讲”1270万人次的科学洗礼,让“院士之乡”的文脉在少年心中生根;
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见证宁波小将以匠心征服世界的荣光;
“一生一艺”的校园里,80%学生用艺术滋养心灵,以体育强健体魄;
劳动清单制度开创全国先河,让汗水浇灌出健全人格的成长之花;
产教融合的深水区,国家级联合体与工程师学院矩阵,正锻造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质生产力”;
当终身教育的灯火照亮百岁人生,当宁波的教育智慧跨越山海惠及9省55县,当近3000名留学生在三江口开启求学之旅——这座城市以教育的名义,完成了对时代命题最响亮的回应。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站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回望,宁波教育以“三个属性”为犁,深耕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沃土。那些在党建阵地坚守的身影,在实验室攻坚的灯火,在特教课堂温柔的牵手,共同汇成一股向上的力量,驶向教育强市的壮阔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