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小学生实地体验永旺村

“宁波的乡村太美了,远超我对乡村风光的预期!”

▲学生们在阮氏祠堂。▲宣讲现场。

7月3日,“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从宁波市惠贞书院小学部出发,师生们实地体验“千万工程”下永旺村的美丽蝶变,深入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咱们这趟思政之行的主题与山水有关,你们能想起多少跟山水有关的诗词佳句?”巴士上,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裴士军的这一问,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孩子们争相吟诵,巴士内回荡着悠扬的古诗词韵味。

当天,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理论宣讲团、“文明乡风”社会实践团队、“智启甬城,只此青绿”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带着宁波市惠贞书院的30余名小学生,在永旺村开启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

□记者 林桦/文

张培坚/摄

宁波乡村的美好 令新宁波人赞叹不已

头顶着骄阳,脚踩着热土,师生们下车后不久,就看到了一片向日葵花海。

“哇!好好看,太壮观了。”孩子们一边感叹,一边听取着一旁宁大宣讲团成员的讲解。

“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永旺花海了。永旺核心片区包含稻田200亩,花海108亩,林带255亩。在保证粮食种植功能的基础上,轮种部分观赏性经济作物,丰富稻田景观层次,打造季季有花的美景。”宁波大学宣讲员聚焦“四季花海”项目开展讲解,展现了从废弃土地到格桑花海再到综合型文创广场的“永旺蝶变”,了解永旺村以花海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以小见大带领学生在参观中体悟“两山”理念内涵。

顺着一片花海,师生们来到了阮氏祠堂。从传统美食的制作方式到历史渊源,大学生志愿者们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原来老底子的食物制作这么细致啊。”在水磨年糕非遗工坊前,孩子们感叹道。现场的搪瓷罐、畚箕、竹篮、竹蒸笼等老物件,一下子把师生们都拉回到了车马都很慢的旧时光。

年糕的制作需要经过好几道工序,选料、浸米、磨粉、抽燥、蒸粉、擞碎、舂搡、摘条到印花,每个步骤都不能含糊。

在“礼物造办处”前,孩子们排队欣赏着精致的小物件。有扎染印花的枕头、扇子,有植物拓印的作品,有竹编风铃,有非遗绒花,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打造,彰显了工匠精神。

“宁波的乡村真是太美了,远远超出了我对乡村风光的预期。”404班刘家意作为新宁波人,难掩惊喜之情。

在角色扮演中 体悟“两山”理念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我们刚刚走过的永旺花海为例,正是因为村民们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环境保护工作,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随着人流量的大幅增加,当地的商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在永旺村的会客厅里,宁波大学宣讲员做了总结。

其实,新时代的“绿水青山”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当地村民、庄市街道青年干部吕晗郡说,对永旺村村民而言,它是家门口洋溢着浓郁香气的咖啡馆,祠堂内充满匠心的非遗工坊,让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拥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对乡村自身来说,它是坚守长远发展理念,拒绝短视开发,精心打造的“生态IP”;对社会整体而言,它更是一场有力的证明——保护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乡村振兴的密钥,正蕴含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之中。

接下来,一场“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们代入了永旺村的发展历程。学生们分成五组,围绕“国企”“村民”“村集体”“民营企业”“政府”等五类主体进行角色扮演。宁大宣讲员引导学生思考各类主体在永旺村发展蝶变中能做的具体工作。

“我抽到的角色是‘村民’,如果有游客乱扔垃圾,我会阻止他们。”303班刘晗珺从环保的角度谈了自己能为永旺村做的事情。

“我抽到的角色是‘村集体’。如果花海发展起来了,我会把鲜花卖给游客,以增加大家的收入。”401班王晨霖说。

学生们积极发言,畅聊自己抽到的角色能为永旺村发展做的事情,无形之中,就揭开了永旺村发展的奥秘。

“我们让学生们玩这个小游戏,是想让他们感受五方共建模式,感受‘两山’理念指导下‘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裴士军说,“守护‘绿水青山’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落在每天都能做到的小事上,像永旺村这样的乡村,宁波还有很多很多。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能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家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07-04 宁波小学生实地体验永旺村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22416.html 1 3 “宁波的乡村太美了,远超我对乡村风光的预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