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我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跨越山海,奔赴盐源中学,担任校长。来时的初衷,是内心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我深知西部的孩子同样渴望优质教育资源,我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专业和管理经验,为这里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孩子们点亮一盏通往未来的明灯。三年时光,我见证了盐源中学师生们的拼搏与蜕变,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逐渐变得更加坚定。这段经历,让我在教育管理上有了新的突破。投身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既是我正确的选择,也是值得骄傲的坚守。”
从2022年7月到如今,自宁波市鄞江中学前往凉山州盐源中学支教的王井平,已进入支教结束的两位数倒计时。回忆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王井平内心颇多感慨。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聚焦课堂
规范管理促学生发展
学校没有食堂,住宿床位不到1400个,而学生人数近7000人,且绝大多数需要住宿,导致学生吃住在校外,家长又很少有人能陪同,学生人人带手机,学校无法直接管理,于是学生晚上玩手机游戏入迷,课堂上睡觉成为常态。
这是王井平初到盐源中学时看到的、了解到的情况。
怎么改变?是他一开始就面对的管理难题。
抓好课堂是关键。2022秋季开学,学校推出了校长带头、校长室成员及中层正职干部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人每周完成听课2次以上,且需要做好记录,每周五交校长。同时,校长带领各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巡逻检查课堂纪律问题。2023学年,还出台了课堂有学生睡觉现象的处罚及通报批评制度。
“这样的制度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因地制宜,短期内还是起到了作用的。”王井平说。
当然,王井平更希望的是,让学生有内驱力,有自主学习的欲望。于是,他又从几个方面入手优化管理,以求让学生真正有所改变。
首先是将夜自修的时间还给学生。
“我刚到盐源中学时,学校实行的是白天9节课,晚上5节课,老师上课一直上到晚上12点。”当年10月份,王井平就宣布取消晚课,改为真正的夜自修,把晚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
“整整一个月,每晚都有老师到校长这儿来理论,说夜自修上课有哪些好处,学生几乎不会自主学习等理由。实行两月以后,老师不再前来理论,开始认为自主学习是常态。”
“我希望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灌输。”为了让学生敢于提问,他甚至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与晚自习同步的,是作息时间的调整,第一次调整,从晚上12点前移到晚上11点结束,后面又进行了二次调整,晚自习提早至22:30下课,同时安排中午午休。
王井平坚信,教学的核心是“唤醒”,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自律。一方面,他要求老师的教学实行“低起点、踏小步、齐步走”策略;另一方面,他要求全体同学践行“日行一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乐于助人;同时在思想上践行“盐中三问”,即为什么选择到盐中来?现在你干了什么?将来你要到哪儿去?
如此内外兼治之下,学生的状态渐渐好转,课堂瞌睡现象少了,学生提问的多了。
2022年秋到2023年秋,王井平还花了很多精力在新校区的建设推进上。2023年秋,新校区投入使用后,高中部整体搬迁,且有了全员住宿和校内就餐的条件。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高中部宿管人员全部聘用部队退役人员,加强宿管的工作执行力度、管理力度,尤其是纪律与卫生两项。
对于家住得远,周末依然留校的学生,学校也加强了人性化管理,编班以后,安排老师管理与答疑,兼顾学生的自习与活动,同时校内提供餐饮。
至此,高中部管理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而在高中部搬迁以后,初中部将一幢教学楼改为宿舍,满足了更多学生的住宿需求。“今年下半年,可以实现初中部全体学生校内住宿。”
聚焦教师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水平
教育质量要提升,老师至关重要。在通过制度规范管理学生的同时,王井平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2022年期末高三凉山州统考,学校安排三年内的新教师与高三学生同步考试,结果不容乐观。这之后,遇到统考和大考,老师与学生同考便成了常态,遇到不合格的老师,校长一一面谈。
“老师们也都是要尊严的,这样会促使他们要求上进。”王井平说。
在此状况下,帮扶团队整合帮扶力量,多措并举提高师资水平。
一是从学校内部“挖潜”。实行校长推门听课制度,中层正职及以上干部下沉到各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同课异构活动,一线教师全员跟考高三统考,重点关注各班各科学生作业的收缴数量、批改情况、学生作业的错误订正与个别辅导情况等。
二是从学校外部“引智”。与宁波鄞州高级中学等结对学校开展“云端教研”;宁波高中名师团队组织了宁波镇海中学、鄞江中学、宁波中学、盐源中学四校听课、评课、议课交流活动;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率领高三创新班团队到盐源中学做讲座、上示范课、开座谈会,交流教学理念心得与管理经验;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刚强率领宁波市鄞江中学、姜山中学、李惠利中学、鄞州高级中学的七科8位学科专家到盐源中学送教,开展了同课异构、学科讲座、新课程新高考的专题研讨、随机推门听课、总结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学校还从西昌学院邀请了两位专家到盐源中学进行全员培训。
三是走出去“取真经”。2024年组织新高一50多位老师到重庆师范大学及三所高中进行为期一周的“三新”培训;学校副书记李加全脱产一年到浙师大学习;多名教师外出挂职锻炼一年……
教师的转变,核心依然是“唤醒”,“唤醒”年轻教师的学习力、实践力、创造力。“年轻教师是盐中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将决定将来学校发展的高度。”王井平说。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老师们的教育理念或多或少有了变化。东西部老师的同课异构,能激发老师的反思,查找原因。当老师们尝试着将课本“死的知识”教活了,学生们就学到了“鲜活的知识”。
在此期间,王井平本人还建立了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带六位成员,定期开设讲座,定期进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与磨课活动,带动工作室成员教学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