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与书籍相约的美好日子。在浩渺的文字星河中,经典名著永远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翻开《水浒传》,能看到梁山好汉义薄云天的豪情;品读《地球的故事》,可领略地理与人文交织的奇妙画卷;踏入《三国演义》,便置身于波谲云诡的乱世风云。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与文学的瑰宝,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读《呼兰河传》有感
镇海区实验小学403班
徐琛珵(证号2523731)
指导老师 傅知微
呼兰河城,是个平凡又沉闷的地方,人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的生活,安静得近乎麻木,仿佛只是为生存而机械地活着。
《呼兰河传》这本书如同一台时光机,将我带回遥远灰暗的过去。在那里,无知与愚昧如无形大网,扼杀了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只因她的大方不合“规矩”,婆婆便对她肆意打骂。小团圆媳妇生病后,婆婆又用各种荒诞方法为她“治病”。看着她的悲惨遭遇,我满心同情与愤懑:为何不送她去正规医院?这一切悲剧,皆是当时社会的迷信思想和人心冷漠酿成的恶果。作者用细腻笔触,辛辣地讽刺了这些愚昧的做法。
反观冯歪嘴子,虽是社会底层人,却乐观豁达。面对嘲笑讥讽,他毫不在意,勇敢面对生活。若当时的人们都有这样的心态,或许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就能避免。
书的结尾,弥漫着无尽凄凉。随着岁月流逝,呼兰河城的故事渐渐远去,但能感受到作者沉浸在与祖父相处的回忆中,悲喜交织。
《呼兰河传》像一本珍贵相册,记录着萧红童年的点滴。它让我深刻反思过去,也更加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
镇海区实验小学404班
郑诗琪(证号2515289)
指导老师 徐周舟
《地球的故事》跳出传统地理书的框架,以独特视角,将地理知识与地区历史演变相结合,深入剖析地理对国家历史、人群性格的塑造作用。书中用文学化笔触,生动诠释“人文地理”概念,展现自然与人文地理的万千面貌,让我深刻理解人与环境间紧密依存的关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活于同一星球的我们,既是邻居,更是伙伴。意识到人类在广袤宇宙中的渺小后,我们更应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守护赖以生存的地球。任何地区都无法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枕无忧,唯有发挥优势、弥补缺陷,方能持续发展。这正如人生,只有懂得扬长避短、积极进取,才能实现自我成长。书中普通工人修路,路成商道、商道兴邦的例子,便印证了平凡人坚持做有意义之事,也能铸就非凡成就。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着华夏儿女。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拒绝贪图安逸,以不懈奋斗谋求发展。即便缺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只要善于挖掘利用现有条件,同样能开辟发展之路。生活难免存在缺憾,保持乐观心态,才能收获生活的善意回应。
过往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成历史,沉溺其中并无意义。世界始终在变化发展,唯有正视错误、积极改正、奋力前行,我们才能与时代同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国智慧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506班
段镜泽(证号2514978)
指导老师 王微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反映了我国汉末至魏晋的历史风云。
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各地豪强割据一方,形成多个势力,曹操逐渐统一北方。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夺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则利用江东的地理优势,建立了东吴。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统一了三国。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角色是刘备,他为了光复汉室,不惜花费几十年光阴,直到三十岁还一事无成。他为了请到诸葛亮,三顾茅庐,不辞劳苦,在马背上颠簸了数十天。就算关羽和张飞全都不耐烦了,他依然意志坚定,最后他的决心打动了诸葛亮。他为了得到荆州费尽心机,向东吴借来荆州,还派了关羽去镇守荆州。
他为了自己的志向——光复汉室,不断地努力,经历了无数的磨炼和无尽的辛酸,最终建立了蜀国。我要像刘备一样,为完成自己的目标,不畏艰难,并且永不放弃。比如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她虽然已经61岁了,却还在打球,还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学习生活要立下目标,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四年级下学期钱老师让我期末数学考到85分以上,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认为这十分简单,连练习题也没做多少,可最后却得了70多分,成了倒数第一。我痛定思痛,端正了态度,及时订正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提高写作业效率,争取下学期考个好成绩。
《三国演义》这本书充满了智慧,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读《西游记》有感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清川校区505班
孔梓萱(证号2524057)
指导老师 袁依丹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家喻户晓。吴承恩以奇幻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书中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传奇故事。
师徒四人能抵达西天,靠的是团结一心、永不言弃的精神。这让我想起四年级参加拔河比赛的经历。春季研学的拔河赛场上,随着教官一声“各就各位”,空气瞬间凝固。我们双手紧握麻绳,像钳子般死死攥住。哨声响起,大家后仰身子,如猛虎般拼命往后拽。手上青筋暴起,汗珠滚落,脸涨得通红。对手突然发力,红布向他们移去,我们立刻咬牙回拉,红布在中点来回。僵持两三分钟后,所有人都精疲力竭。就在我们快要放弃时,袁老师大喊:“坚持住!不放弃就有希望!”不知谁带头喊起“一二,拉!”的口号,我们跟着节奏发力。最后关头,大家拼尽全身力气,随着欢呼声响起,红布终于过线。瘫坐在地的我们,脸上满是胜利的笑容。
读完《西游记》,我深刻理解了“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的含义。它不仅让我懂得坚持的力量,更让我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以唐僧师徒为榜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信念、团结奋进,用永不言弃的精神战胜一切挑战。
品梁山好汉之美德
——《水浒传》读后感
鄞州区堇山小学502班
陈令仪(证号2515143)
指导老师 应柿红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水浒传》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这是一部洋溢着英雄豪情的著作,书中讲述了108位好汉齐聚梁山,替天行道的传奇故事,他们的经历跌宕起伏,读来令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其中“梁山好汉劫法场”最令人难忘,好汉们为救宋江,以义当先,不顾生死。逃脱时遇大河阻拦,幸得张顺等人相助,宋江能脱险,既因他“孝义黑三郎”等美名,更因好汉们皆是重义君子,彼此有着深厚情谊。这也是梁山好汉云集的原因之一。
梁山好汉的“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生动的体现,记得运动会的50×8接力赛中,我们班的刘同学在交接棒时不慎摔倒,刹那间,我们的名次一落千丈。就在大家绝望之时,负责下一棒的小麻毫不犹豫地转身,迅速跑到小刘身边,一把将他拉起。两人顾不上伤痛,继续奋力往前冲。后面的两位同学也深受鼓舞,拼尽全力奔跑,虽然最终我们没有夺冠,但那种困境中不抛弃,不放弃,为了集体荣誉并肩拼搏的情谊,就是对“义”最好的诠释。
《水浒传》如同一盏明灯,不仅让我领略了英雄们的豪情壮志,更让我懂得了“义”字真谛,指引我在生活中坚守善良与正义。
一场奇妙的自然之旅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花园校区401班
陆可馨(证号2520342)
指导老师 黄晓燕
寒假里,我邂逅了一本令人着迷的书——《森林报》。它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带我推开森林世界的大门,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
在书中,我随着文字穿越四季轮回。春天,雪兔在残雪间机敏躲藏;夏天,候鸟跨越万里归巢;秋天,松鼠忙碌收集坚果;冬天,熊蛰伏洞穴,狐狸在雪原穿梭觅食。这些生动场景,让我仿若置身森林,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但《森林报》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现自然之美,它更像一扇窗,让我窥见生命与自然的微妙联结。书中动物为生存奋力拼搏的故事,诠释着生命的坚韧。我深刻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同为自然大家庭的成员,理应被尊重、被保护。
书中呈现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引发了我的深思。这让我明白,人类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依存于自然的一份子。唯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守护地球家园。四季更迭的细腻描写,更让我感悟到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韵律,学会珍视生活中的每个瞬间。
《森林报》不仅是一本自然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生命与生态的启示录。它教会我敬畏生命、守护自然。相信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所触动,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付诸行动。
心中有光,便是英雄
——读《水浒传》有感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501班
韩依宸(证号2515440)
指导老师 胡春波
读完《水浒传》,我内心充满力量,向往像梁山好汉那般逆风成长。
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朝廷黑暗,奸臣当道,一百零八位忠勇之士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他们后来接受招安报效朝廷,却惨遭奸臣陷害。人们为祭奠这些英雄,在梁山泊修建“靖忠之庙”,其故事也代代相传。
作者施耐庵身处元朝末年,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他曾任浙江钱塘知县,因替穷人伸冤遭奸人陷害,辞官后创作《江湖豪客传》,后更名《水浒传》。
宋江是我最喜欢的梁山好汉。他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常救助处于危难中的人,因此被称作“及时雨”。宋江爱惜英雄,深受梁山好汉拥戴。与关胜交战时,宋江担心伤及关胜,鸣金收兵。此外,他领导能力出色,能团结各路英雄,且始终心系国家。朝廷招安时,宋江选择归顺,即便被奸臣陷害,仍不忘为百姓做事。
我不禁思考,若宋江出生在和平年代,他还能成为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一心为民,以百姓为心中的光明。生活中,无论地位高低,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面对抉择时,选择光明与正义,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就是英雄。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幸福,都离不开许多人的默默付出,他们同样是英雄。
组稿老师 董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