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达人:用热爱点亮探索之路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於言、施则行、褚南钦。

陈韵依分享“橡胶手套穿戴神器”的诞生过程

史城逊、陈启航在调试、组装智能擂台

在甬江奔涌的潮声里,一群怀揣科学精神的少年,在各自的热爱里披荆斩棘。昆虫少年们一次次走向野外,试图破译生命的密码;科创大赛中摘金夺银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平均年龄不足14岁的探索者,在科创教育的沃土上,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创新实践。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昆虫少年 在热爱中闪闪发光

“今天天气真暖和,刚吃好饭,出去走走,看看今天会发现什么东西。墙上的金龟子有点多啊……我们这边常见的一种腮金龟,非常小巧……”4月11日,“寓言同学”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又更新了一期科普内容。

“寓言同学”是宁波市江北区的一名学生,名叫李於言,今年仅12岁,却已经拥有了几十万粉丝。从小,他就对昆虫情有独钟,通过书籍、互联网自学昆虫知识,并热衷给同学们讲解。2022年底,他开始录制昆虫科普视频,通过短视频平台深入浅出地科普昆虫知识,从而收获了一批同样热爱昆虫的粉丝。

在宁波,热爱昆虫研究的少年还有不少。2024年7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特意为三名“昆虫少年”举办了一场“探索自然专场发布会”。三名少年,除了李於言,还有儿童科普小说《虫虫圆梦记》的作者施则行(今年14岁),以及举办过昆虫展的褚南钦(今年11岁)。

推开昆虫世界的大门,褚南钦是在一部名为《微观世界》的纪录片中,找到比动画片更吸引人的奇妙天地,从此对昆虫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

施则行因为和一只中华大刀螳的偶遇,“开始打造我的家庭生活昆虫馆……”

当书籍无法满足他们时,他们开始跟随父母、老师走向野外,进行自然探索。这之后,施则行开始了“虫虫文学”的创作,李於言走上了视频科普,褚南钦成为周尧昆虫博物馆最早一批的“小小昆虫饲养员”,他还和小伙伴一起在学校举办了昆虫标本展,那些标本,绝大部分是他们亲手捕捉,继而制作的。

科创达人 在活动中崭露头角

在宁波,喜欢自然探索、小发明小创作的“科学小达人”还有不少。一些赛事,也见证了一个个“科学小达人”的成长。

在去年底结束的宁波市第八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上,涌现出了不少颇具价值的发明创造。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305班的陈韵伊同学,凭借小发明“橡胶手套穿戴神器”,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陈同学的小发明契机,源于日常生活中妈妈的烦恼。她的妈妈是一名医务人员,经常会使用橡胶手套。“有一次,我到妈妈的工作单位,正巧碰到叔叔阿姨们在戴橡胶手套。其中一个阿姨,因为手汗太多,橡胶时不时地会粘在手上,只能用力拉扯手套,一不小心就扯坏了。类似的情况,妈妈也经常碰到。”注意到这一问题后,陈韵伊开始认真研究起橡胶手套这个“粘人”的家伙。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陈韵伊一边翻看书本,一边求助父母和老师。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本中,有一个单元讲的正是空气,于是,陈韵伊找到了学校发明社团的负责人马基法老师。“马老师告诉我,可以运用书上学到的空气流动力学原理,试着利用气泵抽气让手套内外形成压力差,说不定能实现手套轻松鼓起的效果,方便穿戴。”

这之后,陈同学在父母的帮助下设计图纸、寻找材料,反复制作“橡胶手套穿戴神器”,并通过实验对比,验证其功能。

因为该发明的实用性和完整性,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而在马基法老师看来,陈同学有对生活敏锐地观察,发现问题了会想办法去解决,再应用到生活中去。陈同学身上还有一股韧劲和爱钻研的精神,“比如,这个装置用到了可乐瓶,但可乐瓶的瓶身很软,如何将它稳固地放置在设备上方,而不会因为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造成偏移或掉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经常来办公室请教我,直到找到最优的办法。”马老师说。

科学沃土

让热爱生根发芽

在这个充满未知与奇迹的世界里,孩子们天生就是小探险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正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在“昆虫少年”和科创小达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好奇与热爱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不过,要让热爱变得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学校的助力,社会的支撑。

从几名“昆虫少年”的成长来看,他们的父母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及时的帮助,比如李於言就是在父亲的带领下,从“纸上谈兵”走向野外考察的,父子俩曾在暑假里进行过145公里的徒步挑战之旅,在行走中采集记录各种昆虫。他们的才能在学校里获得了鼓励与展示,比如老师会邀请他们为同学们开展科普,学校会为他们举办展览等等。而当“昆虫少年”站上“今天我发布”的舞台,分享他们的成长过程时,他们感受到的来自社会的肯定,必将在未来的道路上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论证观点。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过程。

获得宁波市第八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一等奖的慈溪小学生史城逊、陈启航,就是在生活中关注到脊柱侧弯问题已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中小学生的第三大“成长杀手”,于是,萌生了做点什么的想法。体育课上,他们听体育老师提起,吊单杠拉伸有助于预防、矫正脊柱侧弯。事实是否如此,他们走访了骨科医生,获得了肯定答复。两人又想,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不愿意吊单杠?有什么办法能让青少年愿意吊单杠?

为此,他们经历了项目调研、设计认证、搭建组装设备、电路设计和连接、代码编写、设备调试等阶段,最终,“单杠小达人”智能擂台面世了。他们希望通过擂台挑战的形式,使原本枯燥、无聊的单人吊单杠运动变成多人挑战类游戏,让同学们愿意参与这项运动。

从2024年寒假开始,宁波市科学教育指导中心每个寒暑假都坚持开展宁波市中小学生智创小小科学“家”活动,在“家庭实验室我来建”“自然笔记我来做”“身边的科学问题我探索”等一系列活动中,一批热爱科学探索的中小学生崭露头角。

“我们希望鼓励同学们积极观察日常生活,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通过实验研究、资料分析等多种形式深入实践探索,进而揭示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科学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5-04-1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08763.html 1 3 科学小达人:用热爱点亮探索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