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千年前的智者论道,和远方的思想者共鸣。本月,阅读月的光芒照亮求知之路,让我们沉浸书海,与伟大灵魂相拥,书写属于自己的精神成长篇章。
我们是顽强的虫子
——读《三体》有感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508班
朱昕语(证号2514990)
指导老师 王秋霞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透过半开的窗帘,看见一两颗星缀在墨色的天空,不禁想起《三体》的故事。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三体世界这样的文明?人类在宇宙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我的手不自觉地攥紧被单,思绪渐渐飘远。
记得《三体》里有一个场景:三体人的信息抵达地球:“你们是虫子。”我想象那些科学精英的内心——彻底绝望了。大史不一样,他告诉那些精英们:“虫子从来就没被真正战胜过。”可,人类在宇宙中真的像虫子一样渺小吗?那些高等文明是否也像人类俯视虫子一样,低估了生命的顽强?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一直在改变,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方的,后来发现是圆的;曾经以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现在却发现了更小的夸克。科学就是这样,今天的真理可能明天就被推翻……窗框忽然颤动的声响把我的思绪拽回现实。
我翻了个身,床垫发出细微的呻吟。是啊,我们也像《三体》里的科学精英一样,被固有思维限制。有些人觉得“外星人一定比我们先进”。可谁知道呢?几百年前的人也不会想到今天我们能飞上太空。科学的发展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像虫子明明最不起眼,却熬过了恐龙灭绝的岁月。
宇宙很大,人类很小。大史说得对。虫子最大的本事,就是在被踩扁后还能抖抖翅膀,继续向前爬。我不再觉得人类在宇宙中微不足道。我们可能很渺小,可正是这种渺小让我们有了探索的勇气。从仰望星空到登陆月球再到发射探测器,人类一直在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触碰宇宙的奥秘。虫子虽弱,却从未被真正打败;人类虽小,却从未停止探索。
夜更深了。我轻轻合上眼,三体的故事仍在我意识里浮现。
读《猫武士》有感
鄞州区惠风书院505班
薛琳儿(证号2512401)
指导老师 何燕
《猫武士》是一系列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物小说,作者艾琳·亨特用她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猫咪自由驰骋、充满传奇故事的森林世界。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森林中六大猫族之间发生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武士互相结识过程,它们分别是红月、蓝星、紫霞和土豆。尽管它们来自不同种族,但它们的友谊有目共睹。一次风族遭受了巨大威胁,四个朋友齐心协力帮助风族度过难关。它们并肩作战,在战斗中互相配合,红月负责吸引敌人注意力,蓝星利用平时雷族的速度进行突袭,紫霞利用风的力量干扰敌人,土豆则在后方给受伤的风族猫咪治疗。
更让我感慨的是,这四位猫武士面对强劲的敌人时,他们从不退缩,总是以无畏的姿态迎难而上。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我虽没有像他们那样遇到重重危机,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敌人”和“障碍”,我应该学着像猫武士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困难。
《猫武士》,一部令我懂得友情和勇气的书,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成长的足迹。
宇宙文明的深邃思考
——《三体》读后感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511班
彭宇睿(证号2581464)
指导老师 俞幼春
在浩瀚的科幻文学海洋中,我最近沉浸于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而第一部最先牵引我走进这奇妙宇宙的深邃之旅。
《三体》一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宇宙图景。故事从地球科学家发现“三体”的踪迹开始,逐步提示了两个文明间的秘密交流与潜在冲突。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三体星球极端环境的描绘,以及三体人为生存而进行的种种策略与尝试。尤其是他们那几乎超越常人理解的“黑暗森林法则”,让我感受到了宇宙生命存续的残酷与无奈。
最触动我的,是对人性与文明选择的深刻思考。当地球面临三体文明的威胁时,人类社会内部的分歧与挣扎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有的人选择逃避,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有的人则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人类往往在危机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但正是这些分歧与抉择,推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更为深沉的是,《三体》对人性与文明选择的反思。当这让我明白,无论是宇宙的星辰大海,还是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共同决策。
此外,书中对科学探索精神的颂扬也让我心潮澎湃。无论是追求真理的学者,还是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他们的努力与坚持,都是人类文明之光在黑暗宇宙中的闪耀。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与珍视。
《三体》系列的第一部,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开始思考,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如何与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和谐共存。
《稻草人》读后感
镇海区实验小学409班
余艺馨(证号2523765)
指导老师 张晨
《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的佳作,书中囊括了《小白船》《一粒种子》等254篇小故事。这些故事里,人物性格鲜明,环境描写如诗如画,情节更是充满惊喜,趣味盎然。
就拿《一粒种子》来说,里面有贪婪的国王、骄傲的富翁、吝啬的商人、小气的士兵,还有勤劳朴实的农夫。那粒神奇种子,国王种在白玉盆里,精心呵护却未发芽,一怒之下扔掉了;富翁重金买下种在白金缸里,仍不见其生长,也丢弃了;商人、士兵相继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唯有农夫,将种子种在麦田空地,如照料庄稼般平常对待,种子反倒发芽开花,花朵硕大,香气扑鼻,引得村民围观,可农夫依旧如常劳作,只是偶尔看看。这个故事,鲜明展现出国王等人的欲望,而农夫的朴实收获了美好。
《小白船》同样精彩。小男孩和小女孩乘船时被吹到陌生之地,先后遇上小白兔和长相可怕的高个子大人。别看高个子模样凶,实则心地善良,最终送孩子们回了家。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孩子们的纯真也换来了好结局。
《稻草人》里有趣故事数不胜数,值得反复品味。真心推荐大家走进这本书,一同探寻其中的奇妙世界!
坚持,才能成功
——读《三借芭蕉扇》有感
镇海区实验小学509班
陈玥萱(证号2523831)
指导老师 冯雪波
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是他所说的那种人,机智聪明又坚持不懈。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由于太热过不去,想要借铁扇公主的扇子熄灭火焰。孙悟空因为之前请菩萨把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收去做了善财童子,所以铁扇公主不愿借扇子。第一次,悟空跟她大战了几百回合,没有借到扇子。第二次,悟空趁铁扇公主喝茶时,变成了小飞虫,钻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铁扇公主给他扇子,可铁扇公主给的是一把假扇子,越扇火越旺。第三次,悟空变成了牛魔王,直接把扇子骗走了。最终,他借扇成功。
显然正是因为孙悟空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才三借成功。正如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种坚持,使得他们离取经成功又进了一步。
历史上很多故事,比如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勾践卧薪尝胆、刘备三顾茅庐、李白磨杵成针、司马光警枕励志,讲的都是坚持不懈的道理。
平时我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做奥数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难题,我总会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多做几次,一定能做出来!记得有一次,一道题目有点难,我一连试了几次都不行,我有点气馁了。这时我想起孙悟空的坚持不懈,鼓励自己试着用其它方法继续解答。最终,我成功了。
在成长的漫长路途中,我一定会像悟空那样,不惧困难,坚持不懈,前行的路上虽布满荆棘,但坚持终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智慧与胸怀的较量
——读《三国演义》有感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501班
邵宣衡(证号2520200)
指导老师 胡春波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更是让我心驰神往。
这个寒假,我深入阅读了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三分虚构、七分写实,描绘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刘、孙三方势力崛起,形成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书中人物性格鲜明:诸葛亮足智多谋,周瑜才华横溢却心胸狭窄,张飞勇猛过人……在众多角色中,诸葛亮是我的最爱,《草船借箭》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章节。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以军中缺箭为由,限他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便要治罪。诸葛亮算准天气,摸清曹操多疑的性格,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并在船两侧扎上草人。到了第三天半夜,他下令将草船驶向曹营附近江面,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排开,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听闻鼓声,因江面大雾担心有伏兵,便下令弓弩手放箭。箭纷纷射在草人上,诸葛亮又让船调头逼近曹营,继续虚张声势。等到草人插满箭后,诸葛亮下令回营,还不忘高喊谢语。曹操这才发现中计,可此时诸葛亮的船早已远去。诸葛亮带回十五六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也加剧了周瑜的嫉妒。
在这一故事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豁达大度与周瑜的狭隘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周瑜同样优秀,但诸葛亮更令我钦佩。他让我明白,智慧源于知识的积累,而知识则来自勤奋。我将以他为榜样,在学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红楼梦》中的悲歌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501班
罗钰佳(证号2520188)
指导老师 胡春波
打开《红楼梦》,我便踏入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见证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极而衰。往昔奢华无比的贾府,最终走向崩塌,落幕时只剩无尽的悲凉。
林黛玉无疑是书中极为耀眼的存在,她的身世令人心疼。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先后离世,让她在孤独中愈发敏感。起初,我也觉得她小心眼,可深入了解后,我理解了她渴望被爱的心情。更让人钦佩的是,她勇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用对诗词的热爱,向“女子无才便是德”发出挑战,追求内心的自由。
薛宝钗则似一块美玉,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泽。她不仅为家族的未来殚精竭虑,还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赢得众人的尊敬。她的才华并不体现在诗词造诣上,而是展现于对生活的洞察和处世的智慧。从她身上,我领悟到女性才华的多元性。
书中的李纨、探春、迎春同样命运坎坷,一个青春守寡,一个远嫁他乡,一个饱受家暴,她们的遭遇令人叹息。
合上书页,《红楼梦》里的故事仍在我心头回荡。那些女子的鲜活形象,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逐渐凋零。她们曾经美好纯净,却无奈地走向悲剧,落得“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这份遗憾,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体悟。
组稿老师 沈权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