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我圆梦了!985的梦终于给我圆上了!”近日,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张玉菲老师收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17级机电高职1班胡一峰同学的喜讯。胡一峰告诉当年的班主任张老师,自己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一个中职班出了7个研究生
差不多的时间,张老师还收到了当年班上另一名同学王雪楠考上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的好消息。“这是最近最开心的事情了,没有比学生有出息更让人开心的了。”张老师说。
至此,“一个中职班出了5个研究生”的故事,有了续集。细细算来,张老师曾经教过的17机电高职1班,已经有7名同学顺利考上研究生。
去年共有5人发来喜讯,今年的胡一峰和王雪楠,因为高职考以后与本科失之交臂,走了大学专科、专升本、考研的道路,比去年考上研究生的5名同学多用了一年时间。
胡一峰的讲述:一路过关斩将向前走
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这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来看看胡一峰的自述:
很幸运,我在中职阶段遇到了班主任张玉菲老师和很多优秀的任课老师。每天早上7点整,张老师就会出现在位于荣吉西路365号的荣吉校区的教室里,她对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给我们莫大的鼓励。遗憾的是,由于给自己压力过大,最后差2分没上本科线。
初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我就定下了专升本的目标。浙江专升本就考数学和英语,我的英语底子差,就在大二从头到尾老老实实过了三遍英语语法,并且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刚开始摸索阶段,非常痛苦和黑暗,单词背不下来,句子看不懂,感觉看不到希望,但是随着语法课一遍又一遍的强化,我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最终把这一块短板给补了上来。
专升本考试后,我进入了浙江海洋大学,距离第一志愿杭州师范大学差2分,再次遗憾错过。但我并没有气馁,我知道前方还有更重要的一次考试在等着我,这是我翻盘的最后一个机会。
在备考2025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时候,我最开始的目标是考本校,稳妥为主,因为觉得研究生来之不易,并且只能填一个志愿,我害怕和高职考还有专升本考试那样再次遭遇失败,但最终,我还是选择挑战一下985。
在考研刚开始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我才知道之前学的那些非常皮毛,于是,又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之路。刚开始依旧非常痛苦,四门课一起抓,压力倍增,当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多线作战的时候,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最成功的选择——整个暑假全用来学习数学。通过不断看网课积累和刷题巩固,一个暑假之后数学突飞猛进。我只研究真题,为了探究真题的出题风格,把1987年至2024年的考研数学一、二、三的真题全部刷了一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数学成为我拉开与他人差距的关键学科。
备考中,我也在慢慢成长,虽然过程很艰苦,但结果是甜的,我学会了坚持不懈,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做那个为学生鼓掌的老师
王雪楠同学,高中在宁波职教中心就读,通过高职考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再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宁波工程学院,今年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拟录取到浙江师范大学。
张玉菲老师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她陆续收到信息。任云辉同学考上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李海兵同学考上了浙江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叶佳颖、李佳伟两位同学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方佳怡同学考上了温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逆袭故事。
教育是一件温暖的事,作为浙江省正高级讲师、宁波市名师,张玉菲老师已经深耕职教22年。“我们的学生就像散落在石缝中的种子,浇好水,施好肥,用爱滋养,不辜负每一个不可复制、不能重来的生命过程,等待我们的或许是一株劲草或一棵参天大树。作为老师,成全学生,也是在成全自己。我相信每个老师都很乐意做那个为学生托举和鼓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