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绿植疗法”

打开“含羞草”男孩的心门

漫画 严勇杰

栏目主持人现代金报|甬派记者 樊莹本期人物王晨倩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

对于班主任来说,每一届学生里,总会有一些孩子犹如“含羞草”,害羞、敏感、脆弱。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造成他们情绪的剧烈波动;面对挫折和批评时,他们也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失落的情绪中。

如何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王晨倩尝试以一种温柔且耐心的方式,与孩子建立开放、诚实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勇敢做自己。

孩子的故事

角落里,抗拒触碰的他

接班没多久,我便从人群中发现了他,小A——一个远离人群的男孩。同学们从他面前嬉笑着、奔跑着,而他总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看着手中的那本书,仿佛与周围的欢笑声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墙。

喜欢看书,也挺好!我走过去,想看看他沉浸在怎么样的世界里。可能是看得太过入迷,小A没有发现我的靠近。等到我弯下腰,轻拍他的肩膀,问道:“你在看什么书呀?”小A似乎被吓到,身子猛地往后一缩,耸着肩,抱起胳膊,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抗拒”两字,我立马道歉:“对不起,是我打扰到你了。”这时,他摇摇头,说了句“没事”,又继续低头看书。我瞄了下书名《植物大百科》。

我持续观察小A。他是班里的“独行侠”,不爱沟通、不爱交朋友,甚至连他人的碰触都表现出反感。一次,他被桌脚绊了一下,摔倒在地,流鼻血了。因为不知道如何求助,也不希望同学触碰他,所以小A直挺着身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我的探究

习惯了?

孩子的孤独和家长的无奈

内向性格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可能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适,倾向于观察而不是参与。但小A紧紧关闭“心门”,甚至在别人试图靠近他时,选择冷眼、尖叫等方式来回应。孤僻的性格就像面纱一样,遮住了小A的可爱之处。

那次流鼻血事件,没有同学敢上前帮忙,怕引起小A的反感。但可能是小A心里也很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拉他起来的时候,没有抗拒,而是手足无措地喃喃自语:“哦,我,那个,我……”他的脸上是胡乱擦拭出的一条条血痕,袖子上全是血。好在,当时血已经止住了。我把他拉到洗手台,轻轻地用纸巾擦脸。

这之后,我跟家长面谈了一次,希望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孩子。出乎意料地是,家长没有表现得太过惊讶,而是以“习惯了”作为开场白。在家长眼中,孩子从小这样,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想着顺其自然,长大了就会好的。”

我的介入

共种绿植

“心门”开启的微光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被动沉默者”的心理困境?有段时间,课后一有空我会找小A聊天,尽管经常是“尬聊”,但好在小A的状态越来越放松。

想到孩子喜欢自然科学,喜欢植物,春季新学期,我决定在班里展开一个特别的活动。孩子们通过“同桌共养一盆绿植”,在感受生命成长、劳动快乐的同时,提高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学会责任与担当。

小A和同桌选择培育的是一盆翠绿欲滴的绿萝。刚开始,同桌照料的时候,绿萝养得还算不错。但好景不长,轮到小A照料时,由于他没有及时把绿萝搬到教室外花架上,导致绿萝被教室紫外线消毒灯照射而日渐枯黄。为此,同桌便不愿再和他合作了。

看着他形单影只地游离在“绿植互助圈”外,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丝念头。我装作不经意地邀请他与我一起合种。他因这意外的关注而惊愕,片刻沉默后,轻轻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搬来一盆长势喜人的含羞草,告诉他:“这是咱俩的绿植宝贝,我们要好好爱护它。”那天回家,我们各自查了资料,知道含羞草的叶片中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对光和热很是敏感。它对环境适应性强,既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也能在野外自然生长。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含羞草碰多了会对草本身有损伤,更会影响它的正常生长。

我顺势地说道:“那咱们帮它做个标语吧,提醒同学们不要频繁让它‘害羞’。”他看向我,眼睛里开始有了跳跃的光芒。他随我走进了办公室,我打印含羞草资料,他剪标语背景和边框;我粘贴资料双面胶,他制作卡片插土签。我俩叽叽喳喳说着关于含羞草的点滴。

那扇紧闭的心门因为共同照料一株植物、共同制作一块标语而透进了细碎的光。渐渐地,从含羞草到其他植物,从植物到其它话题,他跟同学们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他的改变

从沉默到欢颜

又一个暑假临近,同学们精心照料的绿植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于是,我将“共养一盆绿植”的活动延伸至家中,邀请家长拍摄孩子日常照料的故事,与孩子共同见证生命的成长。

在小A妈妈的镜头下,我看到了孩子洋溢的嘴角,眼底那压也压不住的骄傲,甚至,还有爸爸和小A一起松土的身影。可是,假期刚结束,情况发生变化。小A搬来一盆萎靡不振的含羞草,他丧气地告诉我,就在前不久,他出门游玩三天,忘了将含羞草搬回屋内浇足水,导致它遭受暴晒、淋了大雨,一蹶不振。这一意外事件打乱了他的期待。

我安慰他说:“说好轮流照顾它的,现在换我来照顾它了。”我把这盆含羞草带回了家,坚持养护了一星期。其实那次的“全力抢救”,最终没能挽回这盆奄奄一息的含羞草。考虑再三,我跟小A爸妈商量,在偷瞒孩子的情况下又买了一盆含羞草。

为了让“善意的谎言”来得真实,我保留了原先的盆子和泥土,养了半个月后,把它捧到小A面前。“它竟然还能活……它居然还能活!”孩子欢呼着,接过花盆细细地欣赏,“老师,你真厉害!”这是我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这样的表情,如此纯粹干净。恍惚间,我看到了含羞草的叶子,开合得更自如了。

同学们看到小A和我搭档后,种植技艺提升如此之快,纷纷想和他一起养护绿植。又是一个新学期,我决心把这份“绿意”继续传递。在一声声“小A,选我”的呼唤中,孩子红着脸,和大家一起聊着、笑着。我将这一美好画面“咔嚓”定格。

班主任说

教育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生长。

对敏感型孩子而言,我们不是要磨平他们的棱角,而是帮他们找到与棱角共处的智慧。

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我们应当学会巧借同伴力量来唤醒孩子的自我认同,指导家庭教育来汇聚家校的教育合力,搭建展示平台来点燃孩子的内驱动力。这种特殊的照护,往往能培养出最细腻的心灵观察者。

2025-04-11 打开“含羞草”男孩的心门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08253.html 1 3 特别的“绿植疗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