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深,欢迎来深圳‘深造’。”4月9日晚,深圳理工大学创校校长樊建平院士来到镇海中学,向宁波学子发出邀请。今年是该校首次在浙江招收本科生,由院士校长带队宣讲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
随着国家对顶尖人才培养的重视,近年来新型研究型大学不断涌现。那么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儿?哪些学生适合报考这类大学?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张志龙 通讯员 李韵
院士校长带队宣讲招生
樊建平,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创院院长。他是高性能计算机、云计算、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领域的专家,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奠基人之一。
为什么会选择来浙江、来宁波宣讲?樊建平说了两个理由——宁波走出了很多院士,浙江人气质可以和学校文化共频。
“今天非常荣幸我们能够来到浙江,宁波又是产院士最多的地方,镇海中学也是浙江最好的高中之一。”樊建平说,“我觉得浙江人的气质和深圳很像,敢想敢干,民营经济也很发达。这种气质和我们学校文化建设是共频的。所以这次我们向广东省外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就把浙江作为一个重点。”
据介绍,2025年该校首次在浙江招收本科生,招生对象是选考物理和化学组合的高中毕业生,录取批次为本科普通批,均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进行录取,所有学生大一不分专业,开展通识教育和实验室科研实践,大二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专业,目前可选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神经科学、药学等。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儿?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建设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在内,全国共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其中浙江有2所,分别是西湖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而最新的一所,是今年3月份教育部刚刚批准设立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这些高校以科技创新和交叉学科为特色,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前沿研究。他们普遍具有小而精、科研导向、交叉学科和国际化的特点。以深圳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目前全部师资80%拥有海外经历,14位全职院士、42位海外终身教授及88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全职加盟。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中心等顶尖科教平台。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撰文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从一开始就致力于领风气之先,试图摆脱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路径,各有侧重地对大学的治理模式、育人模式、科研模式等作出新的尝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宣讲现场,樊建平也自信地表示:“现在合成生物我们已经孵化了130多家企业,就在我们学校旁边。脑科学我们已孵化接近70家企业。被戏称为‘天坑’的生物学专业,在我们那儿是黄金产业。”
这些大学正在重塑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未来可能成为科技突破的重要策源地。
哪些学生适合报考这类大学?
其实就在上个月底,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教授、国际著名科学家陈掌星院士在慈溪中学讲座时,用一句“未来,我在东方理工的第一门课就是《人工智能导论》”,为学校做起了“代言”。而更早的2023年,施一公前往宁波中学讲座也不忘推荐西湖大学,4个月后宁波中学学生江易娴出现在了该校的复试现场,并被顺利录取。
可以说,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宁波招生,院士、校长出马已经成为常态。樊建平十分接地气地表示,我们老百姓用考分来定义心目中的大学,能不能在高考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对每个大学说都很关键。“这也是我这个校长来浙江,把招生作为头等大事的一个原因。”
那么,哪些学生适合报考这类大学呢?“有志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和创业者,这三类人适合报考新型研究型大学。”樊建平说。
对于很多家长关心的就业问题,樊建平表示:“其实,孩子的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大学要教会学生应对社会未来的发展的本事。在剧烈的科技进步时代,我们的孩子不要落后。”樊建平还特别强调了大学和城市要共生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