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音乐课堂,讲台上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碗具。随着老师手腕轻摆,清丽灵动的声音由远至近地回响在教室里。原来,老师把青瓷瓯乐融入了学校的课堂教学。
青瓷瓯乐,是用陶瓷土制成的乐器和器皿进行音乐演奏,是中国音乐史中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又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传统音乐,也是慈溪的文化金名片之一。
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瓯乐”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3000年前。慈溪市伏龙书院校长、宁波市名师华央苹积极探索青瓷瓯韵主题融合教学方式,以上林青瓷文化开发为媒、歌舞乐深度融合为径,创设多维的学习主题,让秘色瓷乡的孩童们从童年开始爱上瓯乐。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
A
瓷器会“唱歌” 把古诗词和青瓷瓯乐融合
华央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创编了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歌曲,围绕“古风新韵探索之旅”这一主题,将古诗词的情感教育与青瓷瓯乐的独特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月18日,在慈溪市伏龙书院的音乐课堂上,慈溪市实验小学音乐老师陆晓雯带来了青瓷瓯乐融合课《春天来了》。
陆老师从一首由慈溪本土作曲家应锡恩作谱的《春分》歌曲导入,引导学生对春天进行探讨,以歌曲《村居》为载体,让学生们去了解青瓷瓯乐这一独特艺术,体验青瓷瓯乐的风采。
课堂上,陆老师引导学生体验瓷碗、瓷沙锤、瓷片琴等乐器演奏。瓯乐轻轻敲击的清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独特典雅的艺术魅力。老师把青瓷瓯乐与歌曲律动、演奏、合唱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相融合,青瓷的天籁乐音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当天,慈溪市瓯乐团非遗传承人白中华老师,为学生们带来讲座《走进青瓷瓯乐》,她介绍了青瓷瓯乐历史沿革、制作步骤、瓯乐种类等内容,通过现场演奏展示青瓷瓯乐的演奏技巧。
“原来瓷器也能‘唱歌’,太神奇了,很好听!”学生们感叹连连。
B
融合音乐、美术、科学 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音乐类非遗属于口承文化,以师徒口传心授为主,‘秘色瓷韵’融合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以丰富的课程设计将青瓷瓯乐这一富有本土特色的活态文化带到学生面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乡村学校在课后时光美育资源不足。”华央苹表示,希望能培养“会生活、会审美”的学生。
越窑青瓷以简为美,典雅而素净。大多数的青瓷作品都是顺其自然的,很少经过雕琢和装饰,青瓷的装饰精髓就在简约灵动。华央苹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慈溪市凤湖中学美术老师许雪莲,在《千峰翠色 越窑青瓷》课例“画·音”交融情境课堂中,引导学生们从辨釉色、赏器型、画纹样一步步入手了解越窑青瓷文化,学生们不仅在纸上作画,而且尝试在青瓷素坯、青瓷盘、奶茶杯、丝巾上画画。这样一来,就将学生的美术经验迁移到了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编创中,为学生带来多样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知道音乐、美术学科之间是可以迁移的。
茶碗的音高跟碗的厚度和加入的水有什么关系?瓷片琴的音高跟瓷片的长短厚薄有什么关系?老师们还把瓯乐和科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探究。
C
场馆式实景化教学 助推乡村美育持续发展
引人入胜、激发思考的校园场景能助力乡村美育的提质发展。正在建设中的慈溪市伏龙书院新校舍,华央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特意设置了青瓷展览功能区,300多平方米的馆内展示学校活态传承地方青瓷的五年历程,以及慈溪越窑青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还包括“青瓷十二工乐坊”体验馆:瓯乐坊、瓷歌坊、小舞坊、诗乐坊、陶艺坊、瓷画工坊、茶艺工坊、文创工坊等,让空间场景更具学习力和审美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探索动力。
不仅在教室里,学校还把瓯乐课堂开进了青瓷传承园,开展场馆式实景化教学。学生们走出校门,在可触摸、可操作的真实学习情境中学习,将知识学习和现实生活链接起来。“青瓷瓯韵研学活动”中,学生们感受青瓷之美,探秘仿古龙窑,了解青瓷和瓯乐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青瓷陶艺馆,他们了解青瓷制作过程,感悟其中的奥秘。丰富的校内到校外的研学延伸活动,增进了学生对乡土音乐和文化的了解和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怀油然而生。
多年来,华央苹音乐名师工作室利用课堂内外、校内外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据了解,工作室由20多位有着强烈学习愿望和研究精神的名师、骨干、教坛新秀教师为主体,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送教下乡、和美在线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共富共美。
工作室开设青瓷瓯乐进课堂教学课例示范课和讲座100余次,多次受邀在国家级会议、省市级音乐教师培训班推广研究成果,相关的5个课题在省、市获奖。
●专家点评
让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学生生活体验
慈溪青瓷瓯乐兴盛于唐宋时期,青瓷敲击的音色清脆悦耳,古朴典雅,清丽委婉,让人凝神静气,体会返璞归真的心灵之旅,曾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是慈溪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华央苹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青瓷瓯韵”田野教学撬动乡村振兴的教学生态重塑,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知,让其更喜爱与认同自己生长的地方、生活的环境,达到“以美育人,以瓷润心”的素养目标,推进乡村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青瓷瓯乐的历史性、文化性、雅乐性、地域性、风俗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瓯乐这种以击瓯演奏为表现形式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不管是瓯乐与民乐、舞蹈、吟唱融合,还是与其他学科融合,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和审美的强大育人功能。以瓷为媒唤醒的不仅是艺术跨领域绽放的大同之美,而且能增进学生对乡土音乐的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只要该工作室继续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让秘色瓷乡的孩童们从童年开始爱上瓯乐,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将慈溪青瓷文化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音乐)吴桢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