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同窗一起努力,两位职高校友——

一起考上浙师大研究生

张浩(右)和付智健(左)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师。

近日,鄞州职教中心的薛卯颖老师收到一个喜讯:曾经带过的两名男生张浩和付智健,如今一同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再次携手成为同窗。张浩同学还在研究生考试中取得了初试、复试综合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

张浩和付智健是该校18数控5班的毕业生,当年,薛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这两个孩子,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后来又一起考到了中国计量大学,如今研究生又是同学,真是难得的缘分。”薛老师感慨说道。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王亚达

A

从职高到大学本科

从中考到高考,再到研究生考试,对于张浩和付智健来说,是一步步实现跨越的过程。

“得知自己被浙师大研究生录取的那一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几年前的我,肯定想不到自己能走这么远。”付智健说。

说到这段经历,张浩则评价说,这是一段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人生之路。

2018年中考后,张浩和付智健从初中同班同学,变成了高中同班同学,他们一起进入了鄞州职教中心数控班5班。

“他们俩的性格其实很不一样,张浩是认真踏实的那种孩子,交给他的事情总是会完成得很好,付智健则有点小调皮,也具有创造性。”薛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

当年刚进校时,张浩的成绩在全班40多个学生中并不突出,但是到高三,已经居于年级前列了。他说自己的改变是从高二下学期开始的,有一次,一个考上了大学本科的学长来看薛老师,薛老师便邀请他给学弟学妹们做分享。“学长说他早上很早就开始背书,晚上寝室熄灯了还躲洗手间挑灯夜战,才从职高走到了大学本科。那一刻我受到了触动,感到自己再不努力,可能就摘不掉身上的标签了。于是开始向学长学习,这是我学习态度的转变。”

大概在高三上学期,学习成绩有了变化。

那时,学校老师让他们做错题整理,张浩记得专业课上关于齿轮轮系计算的题目,他老出错。“后来一次晚自习,我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在这个例题上,终于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之后这个题型就再也没有错过了。那一次,我感到自己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境界也有了转变。”张浩说,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是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搞懂了原理,一点一滴进步的。

中学时代的付智健偏科严重,理科很好,语文却很薄弱,所以高考前的一个多月,他集中精力复习语文,令人惊喜的是,高考语文竟然考了120多分。

“有一段时间,我天天中午去薛老师办公室,不是写作文,就是看书。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回忆高中三年,付智健充满了感情。

B

高分录取浙师大研究生

2021年,两人一起考上了中国计量大学。不过,因为培养方式不同,张浩在杭州学习,付智健则在金华学习。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在大学里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进入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性格乐观外向的付智健就已经向学长取经,大概了解了大学的情况。大学四年,他有目标地保持学习、参加竞赛和公益活动,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他连续三年绩点保持在3.8以上,智育、综测成绩均位居全班第一,获一等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还获得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国赛中斩获三个一等奖,在校园里颇有“名气”。

张浩则延续了认真踏实的性格特色,大学里学习变得更加自觉。“大学的学习范围比较广,需要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方向,并不断深入研究。”

张浩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内向的人,大学里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改变。他参加了吉他社,跟着社团同学一起去操场、去钱塘江畔路演。“这些经历对我的锻炼还是挺明显的,我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

参加研究生考试,是两人不约而同的决定。对此,他们很感激薛老师介绍的学长,这个学长早他们一年考上浙师大研究生,并在这方面传授了自己的经验。“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张浩说。

在接近一年的准备时间内,他们买书学习,也报名了线上课程。张浩说,备考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因为互联网上别人散播的信息而焦虑,这个时候就得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两人虽然不在一起,但一直保持着联系,遇到问题时也会相互加油打气。

长期的努力换来了回报,两人在研究生初试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高出国家线100分以上,复试的表现依然出色,最终双双被浙师大录取。

“看着这两个孩子一步步成长,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品质兼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定会继续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薛卯颖老师对两位学生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对于鄞州职教中心的在读学生来说,张浩和付智健的这段十年同窗情,也已然成为一段佳话,激励着更多学子珍惜友谊、勇往直前。

2025-04-08 十年同窗一起努力,两位职高校友——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07496.html 1 3 一起考上浙师大研究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