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雨丝如诉,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艾草飘香,弥漫着思念的味道。在孩子们的作文里,扫墓的庄重、青团的软糯、春日的蓬勃,都被一一呈现。他们用纯真视角,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清明佳节丰富内涵的大门,来一同走进他们描绘的清明景致。
艾草青青忆清明
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307班
任晨怡(证号2514078)
指导老师 夏丽红
清明节的雨丝像细细的银线,把空气织成了一张香喷喷的大网。奶奶说,这是艾草的味道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那天清晨,奶奶的蓝布围裙上还沾着露水,就和妈妈挎着小竹篮出门了。我跟在后面,看见田埂边的艾草举着绿油油的小手掌,每片叶子上都捧着一颗水晶珠子。“要挑最嫩的叶子!”奶奶教我用指甲轻轻掐叶梗,脆生生的艾草就跳进了篮子里。
厨房里飘着甜甜的雾气。妈妈把艾叶铺在竹筛上,像洗澡似的冲得干干净净。蒸锅咕嘟咕嘟唱歌时,奶奶正握着石臼舂糯米,雪白的米粉像雪花般落在木盆里。我最喜欢揉面团的环节!艾草汁把糯米粉染成了春天的颜色,手指陷进软绵绵的面团里,就像在捏云朵。
“小馋猫,留点馅料呀!”妈妈笑着拍掉我偷吃芝麻糖的手。雕着花纹的木模具“啪”地一按,胖嘟嘟的青团就排着队朝我眨眼睛。咬开热乎乎的青团,芝麻糖像小瀑布流进嘴里,艾草的清香却在舌尖上轻轻跳舞。
去扫墓的山路被雨水洗得发亮,爸爸说这是祖先在给我们指路。我踮着脚擦拭墓碑,忽然发现青苔缝隙里有嫩黄色的小野花。奶奶摆上青团时,有片艾叶粘在了瓷盘沿上,在风里一摇一摇的,就像太爷爷照片里的白胡子。
晚上,我把剩下的艾草叶夹在故事书里。现在每次翻书,都能闻到那个雨丝清甜的清明,看见奶奶系着蓝围裙站在晨光里的样子。原来想念是会发芽的种子,只要带着爱小心收藏,就会在记忆里长成青青的艾草田。
传统节日——清明节
鄞州区堇山小学311班
裴振平(证号2509974)
指导老师 戴晓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回老家给祖先扫墓。
清明节那天,我们早早地出发了。到了墓地,爸爸先拿起镰刀,认真地割掉坟墓旁边的杂草。接着,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仔细清扫坟墓周围的落叶,不一会儿,坟墓周围就变得整洁干净了。然后,爸爸在墓碑前摆上鲜花、水果等祭品,又点燃了香烛,我们依次恭敬地给祖先烧香鞠躬,表达思念与敬意。
扫完墓后,我们来到旁边的田野踏青。田野里,禾苗翠绿,油菜花金灿灿的,美丽极了!我们还去摘了艾草,准备回家做美味的艾草青团。我在前面欢快地跑着找艾草,爸爸妈妈在后面帮忙辨认。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草木清香,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这一天,我感受到了对祖先的缅怀之情,也领略了春天田野的美好风光,真是难忘的清明节!
清明粿
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301班
刘意欣(证号2512737)
指导老师 汪风峰
我的老家在江西上饶,老家有种食物叫清明粿;我的新家在宁波,宁波的清明节吃青团。我突发奇想,将新旧两个家乡的清明食品做一个混搭,会不会很棒?
老家用的是鼠尾草,宁波用的是艾草,于是,我就把两种食材混搭在一起,焯水、搅碎、揉面,一气呵成。然后,我就把面团做成一个碗的形状,把事先炒好的馅放进去。在我老家放的最多的就是豆芽香菇馅,在宁波放的最多的是咸菜笋丝或者芝麻馅。于是,我大胆地将豆芽香菇咸菜笋丝一起包进了面团,按照老家的传统,做成长条形,按照宁波的传统做成了饺子形状。
坐等清明粿蒸熟,混搭的效果真不错!里面混合着老家的味道,也带着宁波笋丝咸菜的鲜咸,轻轻咬一口,一股香香的味道在口中飘扬,那味道就是我两个家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粿是混搭的,正如我对两个家乡的爱都是一样的!
记忆深刻的清明节
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301班
王嘉岚(证号2512724)
指导老师 汪风峰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起一个大早,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祭拜祖先,也就是扫墓啦!
一大早,我看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扫墓要用的东西:羹饭、锄头和酒。东西装在一个大箩筐里,我的祖先的墓都在山上,锄头是用来除杂草,其他东西用来祭拜的。
大家都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扫墓了。一开始路比较陡,后来路就平坦了许多。到了墓地,我默默地站在旁边,看着爷爷奶奶。奶奶先是把贡品放在墓前的石桌上,又拿出一个酒杯,在里面倒上酒,也放在石桌上。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好像爷爷奶奶就在昨天排练过一样。
最后一步,除杂草。奶奶只带了两把锄头,爷爷一个人一把,我和爸爸用一把。这里一年没有人来清理,所以有很多的杂草。我们一直除杂草,除了很久才除完。我们把周围整理得干干净净,把所有的东西收拾好后,一同回家了。
这真是让我记忆深刻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
镇海区贵驷小学201班
孙子晗(证号2523028)
指导老师 王静芳
清明时节,天气晴朗。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给去世的爷爷扫墓,我虽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还是乖乖地跟着去了。
一路上,我看到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唱着一首欢快的歌。
到了墓地,爸爸拿着铲子,把墓前的杂草清理干净。妈妈则在一旁摆放着鲜花和水果。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摆这些呀?”妈妈温柔地说:“这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爷爷的思念和敬意,希望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接着,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给爷爷鞠躬。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恭恭敬敬地弯下腰,心里默默地想着:爷爷,我好想您呀,您在那边过得好吗?
扫完墓后,我们坐在草地上休息。爸爸告诉我,清明除了扫墓,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让风筝随风飘走,据说这样可以带走一年的烦恼和病痛。还有吃青团,青团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的,又香又甜,可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今天的经历。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但通过扫墓,我知道了爷爷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永远怀念他。这一天,我不仅知道了要尊重和怀念长辈,还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清明
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小学303班
林煜岢(证号2512472)
指导老师 郑芳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一个寄托哀思、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带着一份虔诚和敬意,踏上了一段寻找春天的踏青之旅。
清明节是踏青的好时节。趁着假期,我们可以来到郊外拥抱春天。瞧!蔚蓝的天空中游动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多么自由、多么欢快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掠过天空,留下一串串悦耳的音符。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芳草如茵,细柳如眉,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最娇俏的当属桃花,她们沐浴着春日阳光,宛如身披粉色纱裙的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清明节还藏在哪里呢?它藏在青团、麻糍里。其中青团是大家喜欢的“人气王”。它是由艾草、糯米相结合,做成绿莹莹的外皮,包上豆沙、芝麻、肉松等馅料。我拿起一个咬一口,哇哦!QQ弹弹、软软糯糯,还飘散着艾草的清香,这不就是春天的味道吗?
清明之际扫墓祭祖,也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大人们会带着菊花、纸钱、祭品来到先人墓前。这时候,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大家的脚步变得沉重,连表情都变严肃了。爸爸先清理墓碑周围的杂草,接着绕墓碑周围撒了一圈米,然后妈妈小心翼翼地摆好祭品,并献上一束菊花。在无限哀思中,我们结束了扫墓之旅。
总之,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扫墓踏青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洗礼!
组稿老师 夏晴静
清明包青团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302班
俞必涵(证号2514800)
指导老师 胡译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们家也不例外。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树等一系列活动。
清明一大早,妈妈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艾草回来,然后把艾草的汁水和糯米粉搅拌和面,和好的面是青色的。青团的馅料有很多种,有豆沙、绿豆、芝麻、雪菜、笋尖等馅料。妈妈把揉好的面搓成细条,再把面条切成一个个面剂子,把它捏成一个软绵绵的碗状的小饼,然后再把一勺豆沙放进去轻轻包起来,最后揉成一个光滑的小团,一个一个的小青团就做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个我事先掰开的面团,把它揉成圆形。原本以为很简单,但面团很软,一揉就扁了,一点也不听话。妈妈说:“你要慢慢来,不能心急。”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小青团终于完成了。
待揭锅盖之后,拿起并咬上一口,碧绿碧绿的青团,软糯的口感同豆沙的香在口中久久不散,味蕾回味的片刻,是春天的味道。
清明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
在清明时节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清川校区507班
罗甯禹(证号2524061)
指导老师 唐珊珊
在清明时节,
该是祭奠的时候了:
急促的脚步声,
一定是又悲伤又难受;
满山遍野的野草,
在风中飘动;
不再高兴的大树,
在雨中哭诉,
东张张,西望望,
然后继续大声地呐喊。
雨中飞翔的乌鸦,
把它那难听的歌唱得又响又亮,
趁着孤芳自赏的时候,
在雨中舞动翅膀。
在清明时节祭拜:
牵着大手,一脸天真,
跟着拜又拜,泪珠就滑落了。
云朵推开了太阳,
溪水弹着悲伤的琴,
听山间淅沥的声音——
雨的声音——它也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