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室:幼儿园虚实共生的课程资源构建

象山县海韵幼儿园 王艳君 欧赛萍

【摘 要】 本文深入探讨开放教室这一理念在幼儿园课程资源构建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在当今课程改革以及AI人工智能影响未来教育的背景下,开放教室将儿童学习环境从封闭教室延伸至自然和社会,为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和学习空间。通过对开放教室的背景、概念、实践以及价值意义的全面分析,指向其对于儿童经验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了构建虚实共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开放教室;课程资源;虚实共生;未来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课程逐渐走向生活化、游戏化、园本化,在AI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教育的未来趋势中,如何为儿童提供更适宜发展、更具创新性的课程资源成为幼儿园关注的焦点。开放教室理念的提出,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强调打破传统教室的界限,让幼儿在更广泛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开放教室的背景、内涵与特征

我园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坚持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关注社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儿童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问题。依据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生活的丰富性和获取新经验,需要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需要灵活和合理的规则,需要教师适宜的支持。同时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儿童的生活,开启了以“开放教室”为载体,打造虚实共生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所谓开放教室,就是把学习环境从封闭的教室延伸到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让儿童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和学习。它是以研学基地为依托,在课程主题开展中,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经教师和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成为儿童喜欢并乐意学习和探究的场域。

我园将具有象山地域特色的场馆、单位、企业纳入开放教室,建立研学合作关系,双方达成协议,并挂牌为海韵课程实践基地,即“开放教室”。首批加盟海韵“开放教室”的有亚帆中心、东红造船厂、县博物馆、渔文化中心、非遗馆等10家单位,涵盖了文化、农业、制造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对儿童来说,都是鲜活的“百科全书”。如,徒步5.6公里抵达亚帆中心,感受亚运赛场的热血和激情;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象山县青草巷鱼拓馆;在东红造船厂,感受巨轮下水的震撼……让儿童在亲历、亲探、体验式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获得新经验,同时认同家乡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成长,让每一位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

开放教室不同于一般的研学基地,有其独特的特点:

1.无边界性:开放教室没有明确的边界,它可以是公园、博物馆、社区、企业等各种场所,延展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儿童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开放性:鼓励儿童自主选择、主动探索,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谈、实践操作,小组合作、项目活动等多元化方式,沉浸式体验,满足儿童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动态性: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关注家庭环境以及社区环境,不断调整和优化开放教室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4.虚实共生:开放教室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二、开放教室的实践

1.筛选资源,确定开放教室

前期我们对本土资源进行专业化的筛选,研判哪些资源可以用在儿童发展和课程园本化建设中。甄别和筛选资源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要充分利用象山地域特色和资源,让儿童在亲历、亲探、体验式学习中认同家乡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要依据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的需求删选,形成梯度化的课程资源。

(3)开放教室的场馆和单位都要有儿童友好意识,乐意为儿童做积极有意义的事。

2.从开放资源到生成课程

资源的梳理盘点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首先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开放教室课程的目标。接着选择课程内容,结合开放教室的资源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如自然科学、家乡文化,偶发事件等。然后开展课程实施,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和考察活动,如参观、考察、访谈、游戏、制作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最后进行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有敏感的课程意识,站在儿童的视角让资源“活”起来,让课程具有在地性,让儿童产生在地感。以关于船的项目活动为例:

亚运会期间,帆船比赛在距离我园数公里远的亚帆中心举行,由此孩子们对“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很多关于“船”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船的历史、船的结构、船的种类等,为满足孩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我们开启“船”的探索之旅。于是我们联系开放教室——浙江省东红船厂,获悉近期有一艘光缆运输船下水,会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孩子们知道后兴奋报名要去船厂实地考察。当天,孩子们走进船厂,亲历大船下水过程,并登船观看大船,实地了解船的结构,倾听工程师详细介绍,并进行互动。这次的亲身体验极其震撼,回来后班级持续开展了近2个月船的项目活动,还被多家媒体报道。

3.虚实共生的学习空间

随着AI时代到来,开放教室将引领未来教育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终端等,为儿童打造虚实共生的学习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场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智能教学系统则能个性化地为儿童推荐学习路径,满足个体独特需求。同时,它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实现城乡各园区教育公平和普及。例如,有偶发事件生成的——抹香鲸博物馆案例,在虚拟的百物格空间,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身临其境体验感知孩子们打造的博物馆。

三、开放教室与儿童发展

1.激发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开放教室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让儿童在更为广阔的虚实共生场域里自由探索和学习,激发儿童主动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

开放教室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激发儿童潜力,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主要有:

(1)项目式学习:儿童可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如“抹香鲸博物馆”案例中,以“项目探索+技术工具”支持儿童深度学习。首先孩子们参观本地博物馆和渔文化中心,观察展陈方式,思考“我们的抹香鲸馆建造需要什么?如何呈现?”,分组讨论展区构想,形成初步设计图。其次,孩子按兴趣认领项目,(材料组、结构组、布景组、解说组)并实践。再次,跨组协作,将项目成果整体融合,呈现完整的抹香鲸博物馆。最后,技术融合,儿童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制作“语音”互动牌,全园幼儿随时参观都可听到讲解。百物格云空间储存抹香鲸博物馆所有场景资料,教师儿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参观云游。

(2)合作性小组学习:在观察与探究,交流与操作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儿童在互动中自主分工,共同完成任务,与联盟单位成人的交往,提升沟通与合作能力,获得新经验。

(3)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学习:儿童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实验验证、访谈了解等方式,在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效果的循环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观察与创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3.助力儿童更好地成长

开放教室加强了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方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设计特色化的体验式活动课程,让儿童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开放教室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的革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进步,它强调的是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要求教育者和家长重新思考并优化教育方式,共同助力儿童更好地成长。

皮亚杰说过:“孩子是在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学习与收获的。”开放教室让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变得无限大,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探索潜能。开放教室为幼儿园课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作为虚实共生的课程资源构建,是一种创新理念和实践模式,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博导徐慈华认为,“开放教室”的形成,其实是把家乡美好的记忆烙印在儿童的心里。他们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家乡的印记永远在心里。

论文投稿邮箱:xiandaijinbao@qq.com

2025-04-04 象山县海韵幼儿园 王艳君 欧赛萍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07054.html 1 3 开放教室:幼儿园虚实共生的课程资源构建 /enpproperty-->